【游永福的甲仙風情畫】

被疼愛的山與被呵護的林
 

                              ──甲仙六義山森林步道「森」呼吸
 
  

民國九十八(2009)年元月1日早上,與工作同仁淑卿,輕裝簡從來到六義山百葉步道入口,清新微涼且滿溢芬多精的山間空氣,很自然地竄入了肺葉,並下達腹部,一瞬間,整個人便精神了起來。 
 

順著步道而上,但見南方同屬阿里山山脈烏山山系的風空子山、鷹嘴尖山與牛湖山,正享受著雲海熱情的環抱與疼惜;山腰以上,還整個被雲海高高扛舉在頭頂,像極了跨坐在父親肩膀上,正心滿意足瀏覽著四周迷人寧靜景致的幸福孩子。



草葉上的蜘蛛網,也大有收穫,一顆顆渾圓晶瑩的水精靈,盡入羅網,閃現出無比淨潔的白色光澤。而就只這一片白,便讓萬綠耀眼了起來,冬天,乃有了豐富的色彩。 
 

雲海的水氣,起自六義山西側的南化水庫,民國八十二(1993)年十月底,水庫的工程完工通水之後,便常有雲海在山間滯留擴散,氣象變化萬千,讓人目不暇給;六義山山區的樹木,也因有了豐富水氣的滋潤與呵護,而更顯光澤。 
 

面對迷人的雲海景致,淑卿隨身攜帶的數位相機,當然就得揉揉惺忪睡眼,為天地間的一切美麗留下記錄了。 
 

「這是我的使命。」聽到我說揉揉惺忪睡眼,相機竟然開了口說話,雖然還不到七點就得起來幹活,但說話的語氣,卻一丁點怨尤也沒。 
 

那麼,我們人類的使命又是什麼? 
 

清同治初年(1862),六義山是以「甲仙山」之名首次出現於史冊。這「甲仙山」與地名「甲仙埔」一樣,都因西元1736年,大武壠平埔社群的族中智者「甲仙」先生,以給付外來生活物資之溝通協調,讓族人與南鄒族內攸社群得在南仔仙溪與荖濃溪之兩溪流域和樂共存且各安其業,而獲住民以大名來命名感念──就連南鄒族人,也是以新名稱甲仙埔,來稱呼這一自己族社Paitsien群昔日居住的溪邊高埔地,以示對先生的敬重。今生,有幸能居住在甲仙山山下的甲仙埔,見賢思齊,發揚善於溝通協調的先民處世精神,乃是我甲仙人無法迴避的使命了。而平埔先民從礁吧哖(今玉井)地區移居兩溪流域之後,是厲行精采的「率性中的節制」之「禁向」生活準則──亦即對於自然資源憐之、惜之,以永續與守護環境的精神來過日。這樣的精神,更是我甲仙人必須深入了解與廣為宣揚的無上使命。 
 

提到守護環境,不禁想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俗語,只一年不見,步道兩旁的相思樹、樟樹、桃花心木、台灣櫸、山黃麻、烏心石、肉桂、與台灣肖楠,竟像極了小孩子,在倏忽之間便躍上了青年期,樹與樹之間還互相較量誰長得高呢──但願這些生力軍的茁壯,能讓多災多難中的山體更加穩定。而三角點南方下坡處,步道上還有一棵蓊鬱的石朴巨樹,在卡玫基颱風造成走山之時,差一點點就見不著面了,因為站立的位置,正好緊鄰大崩塌地的西緣;或因石朴巨樹根系夠深,所以仍能巍峨矗立。此刻,石朴巨樹枝葉間的橘色小果實多已轉黑,掉落之後,只要條件具足,幾十年後便又是一棵棵守護大地的巨樹了;只希望,這些果實能分散掉落在東側的崩塌地,讓崩塌地早日綠化。而石朴巨樹雖然仍舊巍峨矗立,但看來已略顯蒼老。 
 

「你的頭髮,不也白上一半了呢!」聽到我說略顯蒼老,石朴巨樹也回了話,算是跟我這位相識十幾年的老朋友打打招呼吧!時光不留人,老朋友,也該時時勤於走訪探望哩! 
 

大崩塌地位於稜線東側,原是大小樹木集聚的密林區塊,有了那麼多樹木竟然還會崩塌,經過仔細觀察研究,原因大略有三:一、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最近幾年來,與甲仙有關的四級上下地震又陸續發生了好幾次,地層難免更加鬆動。二、卡玫基颱風帶來的惹禍西南氣流,在當晚雨量最大的四小時又二十分鐘時段中,總計下了527毫米雨水,亦即平均瞬時雨量為121.6毫米,日雨量為2918.8毫米,遠遠超出日雨量350毫米即為超大豪雨的標準;如此巨量而且持續向下滲透的雨水,乃讓表土層與岩層縫隙有了難以負荷之重。三、崩塌處岩層,原來還是個破碎順向坡岩層,順向坡岩層本就易於滑動,又有了破碎的情形,雨水之易於下滲擠壓,乃是無法避免的憾事了。 
 

看到現場這麼一大片崩毀的岩層,更能體會佛陀所說的「國土危脆,生命無常」之意涵與教誨。而也由於國土危脆,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更當用心守護山區的一草與一木,讓地層更加穩定,讓環境更為美麗;亦由於生命無常,所以我們更要善待家人,並與人廣結善緣,讓家庭更為和樂,讓生命更加圓滿。惟其如此,才不致辜負天地的生養之恩。 
 

過了三角點,一路來到了賞梅平台,平台周遭的梅樹枝頭,在我那老眼昏花的視野中,已出現點點聞香而來的小白蝶停駐;地上也鋪排了白點地毯,像是要迎接貴客大駕光臨的排場。趨近一看,綻開的梅花之間還有更多大小花苞緊抓枝頭,正努力蓄積能量,等待適當時機羽化為不會飛的小白蝶,讓有情人鑑賞,讓有緣人聞香。 
 

梅花,一年只在冬季綻開一次,開花的時節,又受限於雨水的多寡或雨水的早到與晚到,所以不見得每一年的同一個時間,都可看到梅花怒放。大自然的美麗,向來不是呼之即來,更不是有錢就買得到,必須我們親自前來叩訪,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叩訪。



離開了空氣清香的梅樹林,幾個上下與轉彎之後,稜線東側的山坡轉趨和緩,枝繁葉茂的烏心石樹木,不知誰下的口令?規規矩矩散開成林;落葉滿地的林間,安詳寧靜。在不知不覺間我被吸引的雙腳便「出」離了步道的「軌」範,溜入落葉地毯上遛達。喳!喳!喳!喳!噗!噗!噗!噗!腳踏落葉的清脆響聲在林間一聲一聲響起,濺起了飛鳥無數。越來越會取景的淑卿,也適時按下了快門,頭髮白上了一半的我便留下了賴也不掉的「到此一遊」之腳步出軌證據。 
 

被列為闊葉樹一級木的烏心石,據《安平縣雜記》記載,正是甲仙地區的原生樹種,在歷經日治時期與民國五十年間的兩度伐木之摧殘後,能夠重新造林,而且長得這麼健康,連枝幹都出現空氣品質優良的白色大斑點,這正是天地心生喜悅的回應了。而烏心石,也是美食一級素材,它的白色芳香花瓣,可糖漬或沾粉油炸,據說口味甚佳!然而去年的花季已過,今年早春的花期尚未來到,我與淑卿也只能望樹興嘆空流口水了! 
 

從觀湖平台下達福德宮休息區,只見大樟樹一棵又一棵皆健在,而且比往日更為粗壯,我與淑卿都頗感寬慰!經歷了卡玫基颱風洗禮,福德宮周圍的這一大片優美林木,竟然毫髮無傷,或許是風神們知道福德宮的管理人嚴坤煌與王金葉夫婦,長年義務整理環境與守護林木的辛苦,乃手下留了情──這,不正是「人有誠心,天有感應」的最佳寫照嗎!亦是平埔先民「禁向」生活與永續精神的無畏延伸、強力開展與積極落實的具體成果了。 
 

大環境持續惡化,台灣災變連年,慎重規劃國土也體恤黎民辛苦刻不容緩,有誰?能好好發揮善於溝通協調的精神與能耐;又有誰?能開展出人安土也安的雙安雙贏局面。 
 

時逢新年,也隨俗在福德宮裡許下了凡夫俗子的小小心願: 
 

但願  

每個地方,  

每個角落,  

都有甲仙先生,  

都有嚴坤煌,  

都有王金葉。


 

發表於民國九十九(2010)年410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