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的台灣文化底蘊】

火灰水天然焿粽回娘家──聚焦甲仙阿里關係列之三

 

置頂照片:八十上下的老菩薩,以歡喜心縛鹼粽﹙攝影/蘇美玉﹚

    今(九十九,2010)年1119,是關山社區的大日子,因為漂亮迷人的火灰水天然粽(粽,即鹼粽)要回娘家啦! 
 

提到火灰水天然粽,得從去年春末談起,甲仙愛鄉協會同仁決定進行古法火灰水粽的實作體驗,在約好居住阿里關的平埔耆老 陳有福 老師後,工作團隊便於419一早前來阿里關,採集火灰水的製作流程;接著,516又約請老師親自來到甲仙指導火灰水的實際製作。之後,在歷經十餘次有失敗也有成功的實作研究試驗,10斤朮米要用幾斤火灰來燒製幾斤水?要添加多少埔薑仔葉?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數據。 
 

火灰水天然粽,既然來自阿里 關陳 老師的傳承,所以當關山社區的夥伴們決定也學習學習粽的製作時,製作技術,終於有了回娘家的大喜機會。



採集麻竹葉蚊子多,但是戴日東老師卻歡歡喜喜。
﹙攝影/蘇美玉﹚

 

在關山社區社造員蘇美玉的約請與安排下,19日下午,游師兄被美玉載著,來到關山社區的義工老師田菊蘭府上,另一義工老師戴日東則早一步來到。兩位老師,都住在關山村的班芝仔埔。班芝仔埔,位處玉山山脈西側幾條支稜的分布處,是個有山有水的寶地,屋舍,就散布在油綠的草木間。 
 

略微寒暄,235分,一行人便走路前往後山採集麻竹葉。依據經驗,新鮮的竹葉縛出的粽口感更芳香,因為葉片中的竹液滿盈。然由於遭受颱風摧殘,新長的可用葉片不足, 戴 老師說山前她家小叔也栽種麻竹,四個人回到 田 老師家之後便驅車而下。有一叢麻竹離灌溉溝渠較近,水源充足,新葉生長良好,所以沒多久便採集了足夠的片數,總計將近五百片。 
 

接下來,得去採集埔薑仔葉片了。 
 

「家中同修聽到要縛粽,便放眼幫忙注意埔薑仔的影蹤,就在三天前,路過時看到了一株埔薑仔,馬上將喜訊告知我,好讓我安心,真是體貼!」 田 老師如是說著,於是,大 家在田 老師領路下,來到埔薑仔生長地。哦!埔薑仔就是埔薑仔,在剪下葉片時芳香盈滿空氣之中,真不愧是芳香植物一族! 
 

隨然離春天還遠,但由於天氣一直暖和,游師兄交代美玉把剪下枝葉的埔薑仔條拿回家,扦插在屋旁空地上並澆水,或許能長出葉芽也不一定,到時候,要用就更為方便了!



從菲律賓遠嫁過來的羅娜貝,正將火灰過篩。﹙攝
影/蘇美玉﹚




滾水加入火灰後必須攪拌攪拌,才添加埔薑仔葉。
﹙攝影蘇美玉﹚




火灰水過濾。人物左起:游師兄、田菊蘭老師、羅娜貝
小姐、戴日東老師、陳有福老師。﹙攝影蘇美玉﹚

 

4 點正,四個人將採集品帶回關山社區活動中心,其他夥伴聞聲也來了。從菲律賓遠嫁過來的羅娜貝很勤快,負責將火灰過篩。當20斤清水滾開了之後,陳有福老師為大家示範8斤的火灰如何入鍋?又如何攪拌?接著,游師兄把取其色與香的1斤埔薑仔葉加入鍋中並略加攪拌,熄火後,開始以麵粉袋濾去灰渣。過濾兩次之後,得火灰103,再進入熬煮濃縮的程序,熬煮了10分鐘,水剩下811。為了爭取時間,將整鍋水放入涼水中浸至微溫後,即加入洗淨的朮米10斤浸泡。隔日,便是縛粽與煮粽的節目啦!



清洗麻竹葉時,沒戴帽子的孫華瑛老師也來嘎一腳,
右邊義工:陳愛珠女士。﹙攝影/蘇美玉﹚




綠中帶黃的火灰水天然鹼粽。﹙攝影/蘇美玉﹚

 

此回,由於部分參與縛粽的老菩薩,因習慣縛鹹粽,一時間無法把握「七至八分米」與「鹹粽絯,粽含」的緊鬆原則,而致粽實較硬;但是,因為埔薑仔葉片數量得宜,粽的色澤綠中帶黃,非常漂亮!至於口感,則有甘、香、柔和、微苦、回甘等多種說法。
 

在吃過自己一起全程DIY的好吃火灰水天然粽之後, 田 老師興起了興趣,正計畫找時間自己繼續重做。但願:火灰水天然粽的製作技術與文化,從此能真真正正回到娘家;且一代又一代,繼續在「熟民」的守護下,於阿里關這塊「熟地」永遠綿延與傳承。

本文於民國九十九﹙2010﹚12月12日,與《小地方新聞網》同步刊登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