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的甲仙風情畫】

甲仙地名的由來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平埔族群大武壠社即已從礁吧哖(今玉井地區)移居南仔仙溪西岸,其後,因礁吧哖地界的加茇社、蕭厘社與芒仔芒社等三友社人也陸續往南仔仙溪遷移,在不得不拓展生活空間的情形下,大武壠社人「甲仙」,乃於乾隆元(1736)年越過南仔仙溪,來到東岸內攸社地界墾拓。內攸社,即「南鄒族」,然而,103年6月26日,南鄒族的稱呼因所屬兩個族群已經正名為「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而消失。 
 

善於溝通協調的甲仙,是與內攸社朋友訂下了每年農曆十二月給付布疋、豬、酒、鹽、煙、火藥、壺、鍋、鐮刀與斧頭等外來生活物資為代價的約定,讓四社平埔社群得以在南仔仙溪與荖濃溪兩流域安居樂業──有了是項功勞,東岸這塊埔地乃被稱為「甲仙埔」,西面這座山也被呼為「甲仙山」而為紀念。甲仙埔,即今「甲仙街區」;甲仙山,新名「六義山」。 
 

若從南鄒族朋友,也一直以「甲仙埔」來稱呼這塊曾經是自己族社──Paitsien群(即排剪社)的原居埔地來看,甲仙的溝通協調努力,可是廣獲認同哩! 
 

簡而言之,甲仙地名的由來,乃是為了紀念動口不動手的智慧勇士──平埔族群大武壠社人「甲仙」,帶頭與南鄒族朋友溝通協調,而得和平墾拓的功勞。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