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夢夢相連到永遠(上)
         ──馬雅各醫生與單國璽樞機主教的淑世大夢 


歡欣的眼淚

        西元1993年某月某日,在南台灣高雄縣杉林鄉杉林村的一座小山,一位宗教家四望著剛剛購置的二十八甲臺地,不禁留下了歡欣的眼淚,因為淑世的遠大夢想,終於向前邁開了一大步。

文前照片:真福山社福中心願景室與單國璽主教畫像  

這座小山,最高點在北,海拔225.5公尺;其下平台,北側約212公尺,南側約205公尺。山下,只見平野東西綿延,田園密布;東側由北而南的南仔仙溪,在內彎仔轉向西南行,奔流到杉林社區下方又向南折去,最後消失在旗尾山下。望著奔流而去的溪流,這位宗教家不禁默默給予祝福:「夢中的大海啊一定要及早出現。」  

小山與山下平野區塊,兩百餘年來在地人皆以「糞箕湖」稱之。



台灣堡圖的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位置

糞箕湖地名由來  

糞箕湖,很鄉土味的名稱。在早期,畚箕是鄉間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具,其外型,後高前低,左右兩側,則是由後側向前傾斜而下,依材質與用途,分為兩種:以細竹篾依序編插編排,可以刺插稻榖之中來取搬穀子的叫「刺箕」。以埔薑仔枝條為邊,再以稍寬竹篾編插編排而成,常用來挑運豬糞、牛糞、雞糞等天然肥料來為農作物施肥的叫「糞箕」。由於糞箕比刺箕用途普遍,所以遇到後高前低,兩側向前斜下的地形,人們自自然然便想到了糞箕,而以「糞箕湖」來稱之。  

杉林的糞箕湖,正是屬於這樣的地形。

 

禁向生活──台灣永續經營的祖師爺  

糞箕湖的住民屬四社平埔社群系統,居住於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平埔族,不論捕魚或捕鹿,最常見的方式是用鏢鎗與弓箭來射捕。以鏢鎗與弓箭射捕,不論一鎗或一箭,一次只能射殺一物,一箭雙鵰的機會絕對有,但不會太多;而鎗與箭,能射捕的皆是體積較大的動物──這樣的射捕方式,充分展現了平埔族人不趕盡殺絕與永續經營的「禁向生活」精神哩!  

在過了一百三十餘年之後,亦即到了同治十( 1871)年416日,英國攝影家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在同是四社平埔社群系統的荖濃庄荖濃溪,拍到一張捕魚照片,捕魚的平埔族人手中握的,仍然是粗粗的鏢鎗!節制的精神可說絲毫不減。  

另一個遙遠的夢  

攝影家湯姆生之能深入有出草之虞的南台灣內山地界,還翻山越嶺來到荖濃溪,都得感謝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蘇格蘭人,1836-1921)先前的經營與帶領。

馬雅各醫生,是在西元18638月隨杜嘉德牧師搭乘「波羅乃西號」(Polonaise)輪船離開英國,124日到達上海,又於186412日轉抵廈門。在積極學習語言,同時見習醫療傳道的工作後,1865528日,馬雅各醫生和三位助手,由杜嘉德牧師陪伴,自廈門搭輪船「META」號前來台灣,在打狗港(屬今高雄市)上岸;到了616日,馬雅各醫生來到台南看西街(今台南市區仁愛街43號),開始他的醫療宣教工作,這一天,便成為英國長老教會日後的「在台設教紀念日」。  

同一年11月,馬雅各醫生與探險家必麒麟,束裝離開了台灣府,途經岡仔林、南庄,再爬山越嶺來到芎蕉腳(相關位置為今高雄市甲仙區田寮仔)。次日,又東至荖濃。第三日,一行人受到排剪社酋長之邀北上為其治病,順道探訪了美壠社,才依依不捨循原路西返台灣府──這一行程,必麒麟的目的是探險;馬雅各的目的,是想來看看向原住民宣教的可能性。  

到了186911月,馬雅各醫生又僕僕風塵,親自走訪了一趟芎蕉腳對岸西南側的瓠仔寮平埔族聚落,給住民們以令人難忘的「仁慈的照顧」。  

接著1871411日,一直做著淑世大夢的馬雅各,又不畏辛苦帶領湯姆生深入內山地界,除了想訪問偏遠的佈道所,開拓山區生番新關係的願望也一直旺盛(註2)。一行人離開臺灣府後,當日來到拔馬(今台南市左鎮區區治)過夜,隔日一早開拔前往木柵(今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第三天,從府城來的挑夫由六個木柵健壯的平埔族人頂替後,又動身前往瓠仔寮(今甲仙區寶隆里)。  

前往瓠仔寮途中,在下午一點左右,馬雅各一行人在柑仔林佈道所(註3)的執事 東老 先生的熱情帶領下,向東翻越山頭前行,在翻越第二座山時,湯姆生這麼描述:  

「我們現在抵達躺臥在中央山脈山腳下的支脈上,並盡情欣賞伸展在我們面前的宏偉山谷;山谷有一半是耕地,另一半則維持了原始的壯麗。遠處鋸齒狀的山脊,層層高升


竹柏,又稱「山杉」。杉林的老地名叫「山杉林」,即山杉繁茂之林。  

下山之後,湯姆生與馬雅各一行人繼續前行,經過了山杉林、山杉角,接著於下午三點左右,從糞箕湖南側東行通過了竹便橋,到了火山之後續往北行,當晚住宿於瓠仔寮。  

總計在台灣進行醫療宣教六年半時間,精力幾乎都用在平埔族群身上的馬雅各醫生,絕想不到,他夢想建立教會或佈道所來照顧住民卻無法如願的四社平埔生活區,過了122年之後,在他經過的糞箕湖小山臺地,另一位宗教家圓了他的夢。

本文同步發表於101年9月10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