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2439東先生的私人公廨-1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走在上帝與祖靈祝福的所在

             ──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文化路徑巡禮

                                                                      游永福

循訪湯姆生足跡

2013105星期六,不是做禮拜的時間,早上8點前後,台南左鎮教會卻陸續有人聚集。來者個個衣著輕便,表情從容,不像鬧事者模樣。

只見蔡紹雄牧師先跟人群道過「平安」,便來到一部正要離開的箱型車旁,跟車上的教友愉悅話別。送走教友之後,牧師回過頭招呼這群來客,引領進入教堂內。

1871411下午4點左右,也有一群人來到左鎮現地,帶領者是宣教士馬雅各醫生,隨行者為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及湯姆生來自新加坡的華人助理Ahong,還有一票從府城一路挑運攝影機、玻璃版、化學藥劑等等笨重攝影器材與簡單食物的漢人挑夫。

左鎮,當時湯姆生記錄為「Poah-be」,亦即「拔馬」;左鎮教會,當時規模比較小,湯姆生在回程時安排好人物位置與角度之後,按下了快門,並在玻璃版上題了「Poah-be chapel, Formosa. 1871」幾個字,亦即「拔馬禮拜堂」。這一禮拜堂,初建於1871年初,在照片中還一塵不染新點點。屋頂,以茅草覆蓋;牆壁,以土角磚砌成,抹上黏土後再塗抹石灰;房屋左側,有小山稜可靠。至今,教堂已經第五次重建,眼前這一棟美倫美奐的高聳大教堂,完工於199997,教堂後側,確實有小山稜在,讓我們了知:教堂確實都在原地改建。也顯見長老教會在左鎮地區,一直穩定成長。

進入教堂的這批來客,是旗美社大【邁入禁向之邦˙循著湯姆生足跡】課程的夥伴,由游師兄領隊,本段行程,是從左鎮教會前往木柵教會,課程目標為:「用雙腳體驗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1871年南台灣內山之行辛苦;用眼睛瞭解路徑沿線文化、生態、產業、宗教與地景之美;用心成為文化關懷與生態保育先鋒。」

IMG_3983卓猴基督徒買阿三墓碑  

卓猴基督徒買阿三墓碑

卓猴墓碑展自信

入了境,當然要問俗,讓大家認識蔡牧師後,游師兄隨即邀請溫文熱誠的牧師簡介左鎮教會與左鎮的歷史。蔡牧師閩南語相當道地,講說精闢,除了發展史與教義的精要介紹,更強調做人若能正直熱心,上帝自有安排,甚至會顯現神蹟。接著,牧師又引領大家進入附設的拔馬平埔文物館,進行文物解說。在眾多文物當中,一方雕刻了「卓猴」兩個字的墓碑最為特別。

一般來說,土葬在拾骨之後,墓碑都要打碎,這一墓碑卻能做為文物,又為文物館收藏,可說突破了一般習俗與禁忌。「卓猴」兩個字是橫刻於墓碑上方,中刻「基督徒阿三買府君之佳塋」,左刻「咸豐八年四月十八日健生」,右刻「明治卅六年三月初三日別世」。碑文以「卓猴」兩個字最具價值──因為這是平埔族社的名稱,點明了墳墓主人為平埔族群;明治卅六年,乃西元1903年,當時墓主後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卓猴社人,亦即承認自己是「番」,的確須要勇氣與自信。

野生食用植物好

文物介紹告一段落,課程夥伴把握難得機會與蔡牧師合影留念,隨即於910分啟程,徒步前往9公里外的岡林教會。

熱門旅遊路線之外的偏僻路徑,最須有心人來走動走動了,引進不同面向客源無疑是最好方法,所以路徑沿線的資源調查便顯重要。一路上,植物、產業與古厝,夥伴們都沒放過,野生食用植物的記錄則是重點。由於野生植物,其生長樣貌受限於季節與環境而各自不同,得長期觀察,才能彙整資源,也才能鼓勵在地人以當季野菜,料理出風味餐來招徠客人──這樣的設計自有企圖,因為要採摘野菜,不噴除草劑成了必要條件,當地民眾便成了守護環境的急先鋒。有了好環境,更能有安全與高品質好食材,也才能吸引好客源。

一路觀察一路記錄,沿線沒有路樹可遮蔭,所以夥伴們如實體驗了湯姆生「大概十點鐘左右吧,天氣變得燠熱不堪」的1871年場景,腳步的移動,也越來越顯艱難。1230分,全部夥伴分批到達岡林教會,開著接駁車先行到達的「大象」兄弟,已經在停車棚泡好咖啡煮好麵條等候夥伴們光臨。

IMG_4123  

李長老送來的澎湃的水果,吃不玩帶著走。

上帝真的來祝福

大像兄弟說劉牧師已經來關心過了,所以游師兄到達時,便先到辦公室打招呼,謝謝牧師給予方便!

用餐之後,夥伴們發現正在重建的岡林教會,在民宅旁邊搭建了只有屋頂的清涼臨時禮拜堂,乃移師過來休息;大家坐定時,只見禮拜堂鋼樑上的時鐘為114分,仍是烈日當空必須迴避的時刻。就在大家已經閉目養神享受些許放鬆的愉悅時,忽然有車子駛近並熄了火,一位中年女士從小貨車駕駛座下來,還說:

「不是2點才到的嗎?」

「我只跟劉牧師聯絡中午要來,沒約定時間。請問要怎麼稱呼您?」游師兄聽了回答並提問。

「我是李長老。」回答後,長老一轉身便從車斗搬下兩盒水果與兩枇黃橙橙香蕉,還有一箱礦泉水;水果,足足擺滿了有靠背的長木椅。擺好之後,長老熱情招呼大家享用,夥伴們受寵若驚。

「我跟劉牧師只聯絡過三次耶!竟然讓我們享受到……什麼來著?到底是什麼來著?哦!是『貴賓級禮遇』啦!」驚喜不已而一時忘詞的游師兄,也嚷嚷直呼。夥伴們則說:「湯姆生敘述與讚美的平埔族群熱情待客,真的不假!」

由於剛用過午餐,且香蕉、小蕃茄、葡萄與水梨份量不少,吃不完的,長老向教友羅媽媽拿了塑膠袋打包,還說:「給大家路上止止渴。」接著轉個身,又從車斗搬下兩粒大白柚,揮刀柚頂一切,接著柚皮俐落劃上幾刀,雙手一剝,白柚便脫衣完成。把白柚交到夥伴手上的時候,長老又說了:「這樣大家食用比較方便。」

剝柚子皮時,劉牧師也過來了,「只跟您通過三次電話,竟讓我們享受貴賓級禮遇,真是不敢當!」游師兄跟牧師握手致謝,並請牧師、羅媽媽、李長老與兩位還沒出發的夥伴一起合影留念;拍照的時間為:158分。在拍照當下,「晃~」一聲,一部遊覽車來到停車場,「平安」之聲此起彼落。

「哦!」游師兄終於明白,這些水果與礦泉水,是用來招待預定2點到達的來訪教友的。

陰錯陽差,莫非是蔡牧師說的「上帝自有安排」!因為游師兄這群夥伴,是首度企圖為「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與馬雅各醫生南台灣文化路徑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與路徑規劃的團體,對於馬雅各的醫療宣教事工自有彰顯作用,對於路徑沿線住民也會有實質助益。

向牧師與長老道別之後,最後一批伙伴離開了岡林教會,前往木柵教會途中,在「要月橋」休息區等候的先行夥伴,聽到這一陰錯陽差實情,都驚嘆這真是「上帝的神蹟與祝福」。

IMG_4178

就是高興啦!大峽谷水塘前帥影。   

熟路迷路見祖靈

來到要月橋已經是256分了,夥伴中有腳傷者,也有腳抽筋者,有經驗的大像兄弟,建議大夥上車前行,才有辦法在天黑之前抵達木柵。沒多久車進大峽谷,只見雨水沖落的一塊塊乾小青灰岩,都是泥漿塊,這種過於濃稠的岩質不含水,植物當然是不易成長。而只一回頭,發現峽谷前的小水塘,明媚倒影了山與開著花的五節芒,是一理想的留影地景,相機「咖喳」「咖喳」,快門聲便此起彼落了。

過了308高地,續行前往木柵時,熟門熟路的林淑貴老師,指引大家往一條左岔路下行,道路,是越行越窄,最後終止在一戶一條龍住家的曬穀場上。原來我們進入無尾巷了,車隊必須在此迴轉。

只見屋裡的老先生緩步走到門口探了探,「請問貴姓?」游師兄下車趨前致意。「東,東西南北的東」老先生回答。哦!會是1871年湯姆生記錄的「Tong」,亦即東先生,全名「東哦」的後代嗎?夥伴韋騰雅、林淑貴也靠了過來,騰雅說前一陣子,陳聰賢老師曾帶她們的文化種子團隊來訪問未遇;林淑貴老師則說以前在展演場合就認識東先生,還說東先生是個奇人,能同時演奏兩種樂器,即吹樹葉與拉椰子胡。「先生可否吹一吹樹葉給我們聽?」游師兄提問。「牙齒已經掉了,沒法吹了!」東先生指了指門牙的位置。

奇人,日漸凋零,後繼又有誰呢?

打擾了東先生之後,騰雅帶領大家往回走,找到了東老先生的私人公廨,這一矮矮小小的公廨位於陡峭土坡上方,一般人要來祭祀已經不易,況且是行動已經不靈活的東老先生!公廨屋頂已略見毀損,兩個祀壺一個已經倒下,扶正之後才顯現元氣。東老先生已經年邁體衰了,這公廨,將如之何?而公廨,是平埔族群展現禁向生活,亦即永續經營的大好景點,能豐富湯姆生文化路徑的特色,也能鼓吹節制過日簡單生活,所以得好好維護了。

來到木柵教會,已經540分,天色漸暗,今日的活動必須告一段落,可惜湯姆生筆下的「人們又是一湧而出迎接我們,成群可愛的小孩朝我們跑來,並一邊喊著:『平安!』『平安!』」的場景已經不再……

發表於民國百零二(2013)年118《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欲知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南台灣國際文化路徑相關訊息,請連結FB【邁入禁向之邦】社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6069898415428/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