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用盡心思,就是要看見台灣之美

                                          游永福

西元18714月,攝影術的發明也才進入第32年,廣角鏡頭還未出現,想拍攝寬廣影像一窺大景致,當然是大有困難;而想一次呈現物件全貌,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為了行文方便,接下來簡稱「湯姆生」)就是用盡心思絞盡腦汁,要你看見台灣之美。

一、打狗港全景合成

(上)照片1,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Panoramic view in Ta-kow harbour Formosa. 1871)」影像,原照片來源:法國魏延年René Viénet,由美國來台畫家Joshua Heald合成。

就以「打狗港景觀(View in Ta-kow harbour, Formosa.」照片來說,湯姆生是在今旗後燈塔取景,若想以海水與舶船處為主景,右側的房舍區塊只能部分入鏡;若想讓房舍區塊全部入境,海水與舶船處就會有腰斬的可惜。可以這麼說:鏡頭所及,約略只能呈現旗後打狗港區一半的畫面。以這樣的鏡頭條件,湯姆生在拍攝了以海水與舶船為主景的影像之後,又更換好塗上藥劑的玻璃版,將鏡頭往右挪移了一下,接著調整焦距,按下快門,於是「打狗港景觀1871View in Ta-kow harbour, Formosa. 1871」照片出現了。若將「打狗港景觀」放置左側,打狗港景觀1871」放置右側同時來觀看,就可了然打狗港景觀全貌了。

然而,企圖心很高的湯姆生,顯然不僅僅只想讓我們並排兩張照片來一窺打狗港全貌而已,因為兩張照片下方同時出現了兩株大棵台灣原生特有種植物──台灣海棗,前一張在照片的右側,後一張在左側;而且植株在兩張照片中的高度都一樣,看來,湯姆生在挪移鏡頭時是小心翼翼的,而且也特意讓兩張照片一右一左,各自保留了一條幅的相同畫面,其目的,是以利景物銜接對照。這兩張照片,已經由筆者工作團隊成員美國來台畫家Joshua Heald成功合成,合成畫面的確非常壯觀,筆者特別以「打狗港景觀全景(Panoramic view in Ta-kow harbour Formosa. 1871」(照片1)來命名。或許,在小心翼翼挪移鏡頭的當時,湯姆生已經先見之明,有了可以合成的心裡估算了。

1862年起到1872年止,總計十年之間,湯姆生在遠東各國旅行、拍照並撰寫報導;到了1878年,湯姆生又最後一次外出,前往賽浦路斯(Cyprus)旅行攝影──以這麼豐富的旅行經歷,可以合成的照片應該不少吧!於是認真搜尋了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網站,在總計1368份和湯姆生有關的各國影像與資料中檢視淘寶,結果,只有拍攝於香港(Hong Kong)一地,編號L0055637L0055639的兩張照片,也是以一左一右方式取景,左方照片右側與右方照片左側,各有一條幅相同的建築與景物,今以並排方式呈現出來(照片2);但是由於取景點有所不同,取景高度也有差異,且取景位置更有遠近之別,所以確定無法合成──出現這樣的遺憾,不禁讓人疑惑,為何湯姆生在打狗港取景時要小心翼翼挪移鏡頭,獨厚台灣呢?

 

照片2,湯姆生拍攝於香港,編號「L0055637」(左)與「L0055639」(右)的並排影像,原照片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

二、獵人的「火神槍」

 

照片3,湯姆生的「木柵獵人(A native hunting party, Bak-sa, Formosa. 1871)」影像,資料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

湯姆生這張「木柵獵人(A native hunting party, Bak-sa, Formosa. 1871)」影像(照片3),是以兩位獵人、一位少年見習生、一條獵狗、兩把不同長度長獵槍、鹿角火藥筒及引信等配備為影像主軸。兩把獵槍,稱為「火繩槍」,火藥以引信引燃擊發之後,還要馬上再充填,屬單發式設計。經過比對,確認出湯姆生一行人從甲仙埔東往荖濃時,甲仙埔的兩位武裝嚮導攜帶的火繩槍也是同一類型,由於是同一類型,也難怪要有兩位武裝嚮導了,因為好互相支援,亦即一把槍擊發之後會出現充填火藥的空窗期,另一把槍必須掩護待命,敵人才不會趁隙攻擊。

那麼,火繩槍到底長得甚麼模樣呢?

且看「木柵獵人」局部影像(照片4),左側鬍子獵人,是呈現槍枝的左與上側;右側獵人,則呈現右與下側,用心的湯姆生就這樣以一張照片,硬是將火繩槍樣貌完整展現你我眼前了。放大照片檢視,右側火繩槍的火繩夾、連動臂、蛇桿與藥鍋,都清清楚楚。類似火繩槍這樣的拍攝方法,在英國威爾康圖書館網站裡,所有湯姆生的影像資料中,也未出現第二例,所以不禁讓人疑惑,湯姆生為何要獨厚台灣巧安排?

 

照片4,湯姆生的「木柵獵人」局部影像,資料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游永福標示。

湯姆生一行人來到荖濃的時間,是在415日,當晚,Hong家主人堅持以烤豬接待──這一待客熱忱,讓感動的湯姆生將心中感念行諸文字,還特意留下了「荖濃Hong-kos的房屋(Hong-kos house, Lau-long, Formosa. 1871)」精采照片(照片5)。

三、先進的房屋設計

檢視「荖濃Hong-kos的房屋」照片,房屋,屬三連棟設計,這一座房屋,若要正面拍攝全景,取景點勢必往後移退,惟移退到可以拍攝全景時,房屋變小了──這對擅於安排畫面的湯姆生是一大考驗,因為不易佈局。但我們從這一張房屋照片來看,湯姆生是選擇從房屋的左前方取景,位於照片中間的屋簷,微微向中間與遠方下傾;背景有層疊遠山,主山為鈍角三角形;屋簷下,大多朝鏡頭方向望的人兒一整列;正中央偏下方有兩位老婦與兩位少年家,左側頭戴蕨類植物頭冠的少年,湯姆生稱他為「Goona」,是Hong家小兒子,所以四個人,應該都是Hong家人了。

 

照片5,湯姆生的「荖濃Hong kos的房屋(Hong-kos house, Lau-long, Formosa. 1871)」影像,資料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

仔細檢視,房屋右前方地面,有水缸一個;正前方,則有柴堆一堆,都是細枯枝,柴堆上置放了一個有耳畚箕。只採集細枯枝來當柴火,讓我們見識到平埔族群珍惜自然資源,不砍大樹的用心,相當文明!也由於不砍大樹,野生動物乃有了良好的存活空間,有利於農曆九月十五日起半年「開向」期的射獵生活。而屋頂,覆蓋的若不是生長良好的茅草,便是菅蓁葉片了──禾本科植物,一向生長快速,適當取用不影響生態。另外,整個影像中最特別的,就是Hong家的屋頂了,Hong家屋頂與當時湯姆生拍攝的沿海與山區建築大為不同,得見隆起設計,這可是兼具了採光與通風功能,即便以今日的眼光來看,仍然相當進步,十足顛覆了一般人認為平埔族群是落後的印象。

四、創舉的取景方式

拍完了「荖濃Hong-kos的房屋」照片,或許湯姆生對於未能完整呈現Hong家房屋顯然相當不滿意,且大有遺憾!於是與來自新加坡的助理Ahong小心移動笨重木製雙眼相機,來到房屋右前方,又拍下了「荖濃的平埔老婦們(Old pepohoan women Lau-long, Formosa. 1871」影像(照片5)。檢視照片,背景有橫行小山嶺,有長枝竹;房屋左側與後側,也有長枝竹;細枯枝柴推上的有耳畚箕,更清楚了;由於角度不同,水缸確定是兩個。照片正中偏下方有或蹲或站六位老婦,左起第三位手握煙斗者,經比對「荖濃附近的捕魚團體(A fishing party near Lau-long. 1871)」照片後,確認出正是Hong太太。

 

照片5,湯姆生的「荖濃的平埔老婦們(Old pepohoan women Lau-long, Formosa. 1871)」影像,資料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

這兩張照片若一起觀看,房屋正面與左右都清楚了,而且房屋兩側都有山景呈現。山景,一般來說變化較小,用心的湯姆生,悄悄為我們埋下了按圖索驥找尋取景點的方便;而當然不負所望,在團隊努力不斷踏查下,間隔了142年,亦即2013年的415日──竟然還是湯姆生一行人來到荖濃的同月同一天,這一「荖濃Hong-kos的房屋」位置,神奇現了蹤;而且,還確認出Hong家後代,的確是姓「黃」──屬文雅音讀法(遠流出版《台灣話大詞典》頁2077)。

湯姆生的荖濃房屋左右取景方式,在英國威爾康圖書館網站裡,也是僅此一例,那麼究竟為了什麼?湯姆生要一再獨厚台灣呢?

1862年起,已經在東南亞各國旅行探險的湯姆生,可謂見多識廣,之所以會一再獨厚台灣,以當時最為先進,亦屬創舉的攝影手法來無所不用其極取景,其因素,約略有二:1、在18713月,湯姆生在廈門與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1836-1921)相遇,聆聽了馬雅各醫生動人的介紹之後,對台灣留下了好奇與好印象。2、親臨台灣實際接觸之後,湯姆生發現台灣的好比馬雅各醫生介紹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大為感動──感動細節,在湯姆生的報導文字中處處可見;當然,關於美好平埔族群人物部分,與馬雅各醫生的醫療宣教經營大有關係。而除了以上兩個因素,在生命的不斷流轉中,筆者強烈懷疑,湯姆生必然與台灣有過深厚因緣,乃能投注甚深感情,甚至不計危險深入出草之地。

同步發表於中華民國百零四(2015)年425日《中國時報》之《旺來報˙人間新舞台》【寶島演藝廳】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