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古今二合併-標示-完成.png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湯姆生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出書軼事    游永福

在計畫出版《中國與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之前,英國攝影家湯姆生已經出版了《柬埔寨的古跡》(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1867)與《在北江》(Views on the North River1870)兩本攝影圖文專書。《柬埔寨的古跡》裡的吳哥窟照片,讓當時渴望明瞭東方世界與東方古老文明的歐洲人為之震撼,也讓湯姆生的名氣扶搖直上;《在北江》,則因出版於香港,且印製數量太少,較不為人知悉。那麼《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專書會與這兩本有什麼不同呢?

檢視《柬埔寨的古跡》,大小為28cm × 39cm《在北江》,則為33cm × 44cm,都屬大開數版面。開數大,目的是可以讓照片的內涵更細膩呈現。至於《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四冊專書,追蹤之後發現每一冊大小都是35cm × 47cm直式版本,開數更大,且「硬皮封面都用褐色皮革包裹,熱壓燙金書名和北京辟雍的影像」[1],很顯然湯姆生是更為重視。只是這麼大開數的四巨冊精裝專書,成本一定很高,在當時甚至今天要出版都是大負擔,那該怎麼辦?

朋友林吉洋的朋友翁俊發,這幾年正在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攻讀博士,201867月,因為研究需要前赴英國劍橋大學蒐集怡和洋行檔案,竟然意外發現了湯姆生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出書預購廣告。翁先生知道湯姆生檔案一直為筆者長期關注,乃透過林吉洋分享給筆者。廣告總計三頁,是收藏於劍橋大學手稿部門(Department of Manuscripts an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的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Archive)檔案中,編號為JM/L14/11871。此一英資怡和洋行,在經歷了1839-18421856-1860兩次中、英鴉片戰爭之後,依然輸出鴉片來荼毒他國人民,可說十足可惡且充滿銅臭味;雖然充滿銅臭味,卻連三頁出書廣告都收藏了,顯見還是頗具文化敏感度。

廣告與訂閱者-標示-OK.png

檢視該廣告,標題為「ILLUSTRATIONS OF CHINA」,下方還加上了「BY J. THOMSON, F.R.G.S.」標示,亦即「中國圖文集,作者約翰˙湯姆生,皇家地理學會會員」。今謹將圖1與圖2廣告文的翻譯呈現於後:

在過去四年裡,湯姆生先生拍攝了超過1000張照片,來記錄他在福爾摩沙和中國從廣東到長城的旅行。這些照片的重點在記錄農業、藝術和人民的行為與習俗。他提議從上述照片挑選出200張以一年四次的頻率來出版,定名為《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個人觀察之攝影和文字紀錄》。照片將由愛德華沖印公司把湯姆生先生的負片以特殊的墨水印出,好處是可以完全重現實物的原貌。此作品將在英國出版。一年出刊四次的出版品中至少會有618小幅照片。大照片會包括恭親王和帝國其他高官的影像,還有風景和公共建築物的畫面;小照片則是關於人民,藝術和其行為與習俗。這是一個為期兩年,分八個部分的出版計劃;每個部分都會有照片及關於地方和人民的文字描述。

為確保此出版品文字部分的準確,有許多身居要職,公認與中國有關的紳士們已承諾提供協助。訂閱一年的費用不會超過24英磅。訂閱六個月者,可以在第一部分寄出時付費。我們需要有500位訂閱者才能獲得上述訂閱費用。若有500位以上訂閱者,訂閱人數越多費用越低。若沒有公眾的支持,湯姆生先生是無法著手進行這樣費用龐大的工作的。此作品已得到熟知中國人士的認可,確定其內容對了解中國及其人民的真實面貌極具價值。您可以在泰興公司或 kiangse Road 商會大樓的湯姆生先生寓所翻閱本圖文集的樣書。

18711214日,在上海

註:因應眾多訂閱者的建議,湯姆生先生將在一年之內完成此作,且不分為八個部分而分為四個部分。您可以在香港的泰興公司辦事處,及皇后大道中亨利查爾斯考德威爾香港律師事務所樓上的湯姆生先生寓所,看到本圖文集的樣書。

1872426日,於香港[2]

此一廣告,讓我們明白「在過去四年裡,湯姆生先生拍攝了超過1000張照片,來記錄他在福爾摩沙和中國從廣東到長城的旅行」,照片數量真是夠多!然而,目前倫敦威爾康圖書館典藏的湯姆生玻璃底片總計只有660;這660片底片,還包含了其他東南亞國家與賽浦路斯的影像──這樣的落差,讓我們知道不容易保存的玻璃底片,尤其是福爾摩沙和中國的,最起碼已經有600片不知下落或崩毀,這無疑是人類驚人的一大損失!

而湯姆生即便當時已經是一位頗受歡迎的頂尖攝影家,但是要出版這樣的一部四大冊巨著,沒有更多人來支持哪成?且見圖3的訂閱者姓名(NAMES OF SUBSCRIBERS),國籍:總計有美國、法國與德國;身份:有公使(minister)、使館秘書(seretary legation)、海關專員(commissioner of customs)、顧問(consul)、代理顧問(acting consul)與在北京國子監(Peking University)任職的人士;工作地點:有二十位是在北京(Peking),兩位在天津(Teintsin),一位在芝罘(Chefoo,屬今煙臺市)──確實都是「身居要職,公認與中國有關的紳士」,相信對於《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專書的預購與推廣必能提供助力。徐家寧在他翻譯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專書附錄裡指出「該書第一冊在1873516日正式發售,由於廣受好評,後三冊接連推出,前兩冊印發六百本,第三、四冊出版商決定增加印數,增至七百五十本[3];王雅倫則在她的《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裡指出,專書「於一八七三年印刷發行一千本[4]──兩位老師提出的發行數量有所不同,且第一冊的網路得見版本,除了1873年也出現了1874年的,追蹤之後第一與第二冊在1874年確實還加印了第二版,所以印製總數都超越廣告文500位訂閱者的最低設定,可見這些紳士的確發揮了推波助瀾的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在過去四年裡,湯姆生先生拍攝了超過1000張照片,來記錄他在福爾摩沙和中國從廣東到長城的旅行」之說明,只佔15頁篇幅(全書四冊,內文總計261頁),有4大(其中一幅為6個人頭照合併)6小幅照片的福爾摩沙,湯姆生不止特別提到,還先行提到,顯然福爾摩沙在湯姆生心中是別具份量的。事實上,在1873年湯姆生還特別為自己的18714月南臺灣之行單獨撰寫了一篇〈南福爾摩沙紀行〉(Notes of a Journey in Southern Formosa)特別報導,發表於倫敦皇家地理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43卷,頁數為第97-107湯姆生會這麼鍾愛福爾摩沙,倒可以從他完稿於1875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Chapter 11(頁數為第300-344,外加旅行地圖一張)[5],亦即46頁大篇幅的臺灣專章見出端倪(全書內文總計546頁),該專章記錄並讚嘆了臺灣平埔原住民具備絕對的和善、誠懇,和最動人的純樸好客」和「完全的真誠以及沒有機巧的正直」之好質素[6]

至於廣告文提到的「大照片」,在當時出版的專書裡,是依據照片的樣式,或橫或直全頁來印刷,真的是夠大!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Yale University將之標示為〈福爾摩沙的山道〉(A Mountain Pass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的照片便是一例,[7]照片橫直規格29.77cm×34.5cm;而這一張照片,湯姆生在《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裡則寫為「拍攝於六龜里附近的山徑[8]The view of the mountain-pass, taken near La-ko-li)──依據這兩則標示與報導,以及照片呈現的岩層與瀑布,要找到照片取景點並不容易,因為六龜里附近並未出現類似的岩層與瀑布。而典藏在倫敦威爾康圖書館的湯姆生玻璃底片,在1981年起終於由專家學者進行編目、研究與掃描存檔的工作,令人欣喜的是「拍攝於六龜里附近的山徑」照片的掃描影像(圖4),得見湯姆生在玻璃的下緣題上「A mountain stream between Ka-san-po and Lau-long, Formosa, 1871」一小行字,題字更為明確點出了拍攝地點是在甲仙埔與荖濃之間;由於甲仙埔與荖濃之間只有甲仙白雲仙谷有類似岩層與瀑布,所以可以肯定,白雲仙谷與取景點有關。然而此一瀑布滿佈人工設施,地貌改變之後不易比對。想不到2008年來了卡玫基颱風,2009年又有莫拉克颱風侵襲,順流而下的大量土石在此堆積並破壞;其後,年年又有颱風與豪大雨持續堆積與沖刷,最後終於恢復自然樣貌。筆者在2015129日進行第七次踏查時,小心克服岩層溼滑的危險,有幸在瀑布上層伸出左岸的長條斷崖(長20.5m,入口處開始,寬4.5m,漸縮至2.5m,再縮到盡頭)極限處,欣喜找到照片取景點,也拍下了對比照片(圖5),總計有七處岩層可資對比。

臺灣堡圖-甲仙埔至荖濃-圖6.png

取景點的出現,讓湯姆生鍾愛臺灣並想呈現臺灣美好風貌的心思赫然浮上檯面,因為當時從甲仙埔至荖濃,依據1904年的《臺灣堡圖》路徑(圖6),在進入白雲仙谷所在的火孔坑一小段之後,即需攀爬右岸稜線上達內英山山腰,再爬到內、外英山鞍部,根本無須經過白雲仙谷──曾經走過的幾位倖存耆老,也是這麼說。所以若湯姆生沒有詢問武裝嚮導哪裡有壯麗景致?且執意溯溪而上,冒著位居下方極容易被高山原住民出草的危險前往,是不可能留下這張精采福爾摩沙影像的。

湯姆生1871年南台灣旅行地圖-標示完整-排剪社.png

而同一張照片,為何會有「六龜里附近」與「甲仙埔與荖濃之間」的敘述差異呢?若檢視湯姆生繪製的〈1871年南福爾摩沙旅行地圖〉(圖7)便會發現,湯姆生竟然把位於南仔仙溪流域的瓠仔寮與甲仙埔兩個聚落,畫在註記為六龜里溪(今稱「荖濃溪」)的荖濃之北方。有豐富學養的湯姆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錯?最大原因,乃由於連續四天,湯姆生一行人每天都強行軍走了二十公里以上的路程,在又熱又累的情況下昏了頭。

且回到這三頁廣告,廣告主是哪個單位或是哪個人竟然都沒有署名,實在令人奇怪。若以18711214日在上海發出的廣告文,及轉赴香港於1872426日又以紅色油墨補充打印的同一份廣告文來看,湯姆生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專書的訂閱點,在上海與香港,都只有泰興公司與湯姆生寓所兩處(湯姆生位於上海租界寓所的   kiangse Road,中文名稱為「江西路」,1945年更名為「江西中路」;而興築於租界開闢之初的1855年時,由於道路中段路的西側,有「英國聖公會上海聖三一堂」在,所以最初名為「教堂街」。謝謝詹翹兄補充資料!)。泰興公司,是在1850年由T. A. LaneNinian Crawford創立於香港,今日大家是以「零哥霍公司」稱之。或許,因為訂閱點有泰興公司,且出版社S.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遠在英國倫敦並未參與其事,所以實際負責專書預購事宜的湯姆生,為了行文敘述方便,乃調整身份不以自己為廣告主。

湯姆生在426發出補充廣告文的時間點,也值得探討,徐家寧在他翻譯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專書附錄裡曾指出:「1872年秋,湯姆遜結束自己在遠東長達十年的旅行和攝影回到英國。[9]我們若就「馬雅各醫生18638月從英國搭乘「波羅乃西」(Polonaise)號輪船出發,繞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船上經歷將近140天的艱苦與不適,終於在124日安全抵達中國上海」(劉運恩著,《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馬雅各〉[10]的時程來計算,湯姆生在發出補充廣告文之後,還得處理專書預購事宜,所以若是繞經好望角,最快應該是在6月才得離開香港,而於10月,亦即仲秋回到英國;若是取道18691117日重建通航的蘇伊士運河,則可後延到7月底或8月初離開香港。

回到英國之後,湯姆生從此未再踏足遠東地區,所以「我經由陸路到打狗,希望能尋訪更南部的生番棲居地,但當時他們正與中國人交戰,我也就無法安全地進入他們的領地[11]1871年未了願望,就成了沒有辦法實現的遺憾了;而當然,臺灣也從此未能再出現第二批湯姆生鍾愛的平埔原住民影像。

而湯姆生拍攝的這一批18714月充滿人文情懷的福爾摩沙影像,則直到一百一十三年之後才得陸續回到臺灣,為國人驚嘆,讓有心人探索;目前,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再加上筆者與夥伴的實際踏查並分析比對,湯姆生的福爾摩沙影像已經確認出有59張存世

還得一提的是讓湯姆生在世界攝影界奠定無可取代地位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四巨冊專書,目前在拍賣市場行情已經水漲船高,竟然喊價53,750美元,甚至也有標價70,000元的;這,應該是當時為出書辛苦奔走的湯姆生所始料未及。

 

 

 

[1] 徐家寧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1月),頁597

[2] 廣告文,由游蕙嘉翻譯。

[3] 徐家寧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頁597

[4] 王雅倫著,《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頁40

[5] " 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The Internet Archivehttps://archive.org/details/straitsmalacca00thomrich2019218日點閱)。

[6] 約翰˙湯姆生著,顏湘如、黃詩涵譯,《十載遊記》(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2月),頁291313

[7] 'A Mountain Pass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福爾摩沙的山道),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資源: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網址: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_MOUNTAIN_PASS_IN_THE_ISLAND_OF_FORMOSA.jpg,(2019218日點閱)

[8] 徐家寧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頁168

[9] 家寧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頁595

[10] 劉運恩著,《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馬雅各〉,網站:http://www.bdcconline.net/zh-hant/stories/by-person/m/ma-yage.php2015919日點閱)。

[11] 約翰˙湯姆生著,顏湘如、黃詩涵譯,《十載遊記》,頁313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