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1:褒忠義民亭外觀(2020,鍾梅蘭攝影).jp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十九

褒忠義民亭   游永福

資源分類:文化景觀

資源名稱:褒忠義民亭(民國七十三(1984)年~)

資源別稱:義民爺廟

篩選理由:

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建築位置:高雄市甲仙區東安里油礦巷29-1

經度緯度:120°36'56.14"E23°05'53.71"N

建築特色:屋頂為歇山 重簷簡化的「升庵假四垂」

上,照片1:褒忠義民亭外觀(2020,鍾梅蘭攝影)

照片2:褒忠義民亭神龕(2020,鍾梅蘭攝影).jpg

照片2:褒忠義民亭神龕(2020,鍾梅蘭攝影)

歷史源流:

褒忠義民亭的香旗,是在日大正十三(1924)年,轉寄留於甲仙庄東阿里關內埔角四番戶,來自東勢郡東勢庄的客家腦丁賴阿立隨身供奉,以祈求庇佑平安。到了昭和八(1933)年賴阿立不幸亡故,曾經於昭和四(1929)年也轉寄留內埔角四番戶,與香旗結下了乩童之緣的大武壠平埔原住民腦丁張玉水,乃扛下了供奉之責。

光復後,張玉水回到油礦山區墾荒,以香旗乩童之身,持續為辛苦的民眾治病與消災解厄。由於蒙受恩澤信眾熱情招集,曾連續五年舉辦了熱鬧的義民爺迎神活動,其後,卻因人事關係而塵寂;香旗,則傳承至張玉水的五公子張文明(1930─1999)家中供奉。在張文明家中期間,香旗仍神威顯赫,利益生靈;還廣結善緣,收了不少平埔、閩南與客家多病的難養孩子為契子,讓這些孩子平安長大。於是,山好水好所以眾神青睞的甲仙,義民爺除了成為住民共同神祇,還擁有了一片亮麗的藍天。[1]

照片3:義民爺令旗與牌位(2020,鍾梅蘭攝影).jpg

照片3:義民爺令旗與牌位(2020,鍾梅蘭攝影)

照片4:褒忠義民亭匾額(2011,游永福攝影).jpg

照片4:褒忠義民亭匾額(2011,游永福攝影)

簡單敘述:

民國五十三(1964)年,褒忠義民亭受益信徒開始建廟工作,民國五十六(1967)年完成木造臨時拜亭,民國七十三(1984)年完成第一層廟庭;之後,在閩南籍的邱明開捐獻與負責下,第二層廟庭粗胚也於民國七十六(1987)年完成。建廟用地,則是閩南籍的簡提後代簡廣雄捐出。廟體:座東偏北,向西偏南;單座式兩層樓建築,結構為鋼筋混泥土搭配磚頭。

第一層廟庭,供奉義民爺令旗與牌位;第二層廟庭,正中供奉玄天上帝,右側註生娘娘,左側吳府王爺。

 

[1] 游永福,2012,甲仙客家調查未發表稿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