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甲仙圖書分館的【約翰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常態展】看板(王鵬字設計,2017年12月).jpg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行動系列之十三

內山地界原住民平埔族群的美麗與奇異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講座之三

郭昭男 / 新化社區大學主任

幾年前,透過旗美社大得知在甲仙舉辦的湯姆生攝影展,當時經由游永福老師的細心解說,首次認識到這位英國攝影家,以及他替那個年代生活在臺灣山區聚落的住民留下的珍貴影像。相隔幾年,再度透過旗美社大得知游老師這場講座,很高興能有機會更深入的認識。

上,照片1:甲仙圖書分館的【約翰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常態展】看板(王鵬字設計,201712月)

照片2:湯姆生的〈拔馬禮拜堂,1871〉照片.png

照片2:湯姆生的〈拔馬禮拜堂,1871〉照片

我因為工作關係而和左鎮有所關聯,所以特別關注「拔馬禮拜堂」這段主題,裡面分別提到左鎮教會和岡仔林這兩段路程的介紹。參加講座之前,我事先翻閱了游老師的《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書,帶著對書中描述的印象,一邊欣賞透過投影放大的〈拔馬禮拜堂〉照片,一邊在游老師的解說下,更加深對於湯姆生拍攝照片所傳達的細節與意義。游老師以提問方式,帶領與會者檢視照片,思考湯姆生透過照片所要傳達的意思。照片中顯示的拔馬禮拜堂的建築設計、階梯與房子門口的位置,也引起與會者的一番討論。因為在無法讓攝影作者現身說法的狀況下,大家就著照片再加上游老師的考證研究,需要克服年代久遠和線索不多的限制,透過想像、推測、連結其他知識,才能解讀出照片影像沒說出的話,以及當時生活環境的描繪。這段討論讓人感到很有學習的趣味性!

除了觀看攝影作品之外,游老師還分享他這幾年來跟著其他伙伴,實地走訪湯姆生當年行經路線的調查成果,包含目前的路況、食宿據點、地景,例如左鎮教會、岡林教會與公舘社區的經營狀況等等。感受到游老師和其他伙伴嘗試規劃出友善、便利的走讀路徑,提供更多民眾有機會認識當年湯姆生內山之旅的時代故事。

照片3:游永福老師責任撰稿的百年樟樹解說牌(郭昭男攝影,2021-10-23).jpg

照片3:游永福老師責任撰稿的百年樟樹解說牌(郭昭男攝影,2021-10-23

講座結束後,步行路經甲仙派出所,看到門口陳列一面〈百年樟樹〉解說牌,是關於三棵1907年移植的樟樹介紹,恰巧也是游老師撰稿的解說文字,提到經歷1905年「四社事件」、1915年「甲仙埔事件」和「噍吧哖事件」,平埔住民為守護原始森林所經歷的悲壯與滄桑,老樟樹盡看在眼裡而更顯沉默。

深深覺得有游老師這樣一位關注在地歷史的文化工作者,可以把所見所學傳達給大家,讓我們有機會回看百年前的在地生活樣貌,是很可貴,也應該把握機會跟上學習!

講題:內山地界原住民平埔族群的奇麗,講者:游永福,時間:110/10/23。心得完稿110/11/02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