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走讀系列之十一
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黃鈺齊
摘要:學員都能在此課程中體會人文歷史的價值,培養出擁有文化關懷與生態保育的人文思想
上:照片1:2020-11-28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課程走讀旗津與典像濕版攝影,在旗津渡輪站旁邊進行湯姆生的〈打狗港〉照片現地比對(黃鈺齊攝影)。
照片2:在海巡署旗後安檢站右前方進行湯姆生的〈打狗港〉照片現地比對(黃鈺齊攝影)。
游永福與湯姆生
「像是歐洲的朝聖之路一樣,將這一條臺灣特有的線性文化遺產路徑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建構好,是我的願景。」游永福老師這麼說。
週末的早晨,本來應該是上班族唯一能喘口氣的休息時間,幾位旗美社大的學員卻背上背包,在高雄鼓山渡輪站集合,等待著開路人,為他們開啟歷史的大門,這一天,他們將用雙腳體驗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於1871年在南臺灣的行程,而這個開路人會是誰呢?
游永福老師,在湯姆生的南臺灣旅行的路徑上,努力了長達19年,憑著他對文化及生態保育的熱情,他對於湯姆生拍攝中出現的臺灣地景、人物和植物做了詳盡的考究,為了文化歷史,他重新披荊斬棘,將這條被時間埋沒的路徑展現給眾人,成為守護湯姆生文化歷史影像的開路人。
湯姆生與打狗港
永福老師帶著社大學員們搭上渡輪,吹著鹹鹹的海風,往目的地旗津前進。約翰˙湯姆生從中國廈門來到臺灣後,前幾天的活動範圍是在打狗港一帶,也就是現今的高雄市旗津與鼓山兩區,所以為了揣摩他的視角,依照他的行徑路線,應該從旗津方向往高雄港看過去。游老師拿出了第一張照片〈打狗港〉(照片1與2)和1885年畫製的地圖,開始對照正確位置,他給學生們出了一道題,「旗津點」在哪裡?所謂的旗津點就是當年湯姆生拍攝打狗港所站得位置,學員們透過討論和查找資料,從照片中找到了幾個重要的山景及地景,終於找到了相對的位置,那瞬間所有人的視角都與湯姆生重疊了,大家腳下站的土地是149年後的土地,眼睛看得卻是149年前的光景。
照片3:湯姆生的〈打狗港入口〉雙影像立體照片,影像左下方的植物,即是臺灣特有種「臺灣海棗」。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London
而站上旗後的燈塔觀景台,這是欣賞港口景色的最佳位置,眺望過去是哨船頭一帶,〈打狗港入口〉(照片3)這張老照片的取景處,當與前人視線重合之時,那樣的感覺是奇妙的,因為眼前的地貌竟與照片中的幾乎吻合,永福老師與社大學員們就像是時空旅人,穿越時空與湯姆生相見。「歷史對比很有意思!!你有走過才會知道!」老師帶著學員們對照山線及海岸線,發現了視角的落差,原因是當年並未建造旗後的觀光景點,有了步道及觀景台,站位比湯姆生當年的拍攝點高出很多,自然就造成了視野的高低差異,除了拍攝角度以外,今昔對比之下,還進行了歷史的考據,由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填海造陸,原打狗潟湖上新建築體林立,可以看到老照片中是幾乎未開發的土地,而如今熱鬧的高雄港口是現今的樣貌。
湯姆生的濕版攝影
「為什麼一張相片卻是兩個分鏡?」永福老師再次提問,學員們爭相回答,「是拼接技術嗎?」、「現代後製?」,然而答案是,「立體雙眼相機」,它的功用為節省底片,在底片快要沒有的情形下,使用立體雙眼相機來拍攝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可以岔開鏡頭的曝光時間,以確保至少有一張底片能用。湯姆生的濕版攝影,是此課程的主軸之一,湯姆生一共帶了三台以上的相機,一類是單鏡頭,一類是雙鏡頭,光是相機體的部分便有20公斤多的重量,加上8公斤左右的腳架,這還沒加上底片的公斤數,當年的底片是由玻璃製成,在永福老師與一些學者積極的研究之下,推估湯姆生在此趟旅程中光是拍攝工具就需承載200餘公斤,令人驚嘆不已!
濕版攝影法是使用玻璃板或金屬平面材質的底片,在上面塗上含有碘化鉀的火棉膠,分布均勻後,將底片浸泡在硝酸銀中,趁底片還潮濕,這時的感光能力特別強,在曝光環境快速曝光,捕捉精彩的畫面。下午的課程中,一行人到達了典像濕版攝影工藝,向郭建良老師請益,在郭老師的介紹下,學員對於濕版攝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再一次認知到湯姆生的攝影之旅有多麼的不易。
課程的多樣性及願景
這門課程分類在人文社會類群,卻不僅僅只有歷史與文化。沿路上遇到許多的動植物,老師不停的提問,這棵植物叫甚麼名字?有甚麼特徵?甚麼功用?學員們紛紛傾囊相授,把自身知道的知識都分享出來,發掘了能夠做成鈔票和宣紙的構樹、做成魔鬼氈黏性佳的狗尾草、種子海漂過來的恆春厚殼樹。而湯姆生筆下,記錄了一種「棗椰樹」植物,依據照片中顯現的植物樣貌,此一植物即臺灣特有種的「臺灣海棗」,又叫「槺榔」,是一種海濱植物,與臺灣油杉、臺灣穗花杉、臺灣蘇鐵並稱臺灣四大奇木,經過了冰河時期的極端環境竟還存活至今,「我們應該感謝湯姆生為臺灣記錄了1871年珍貴的植物活化石。」永福老師總是感恩湯姆生在臺灣做過的一切,在堅持不斷的考據中,用找到的證據去驗證湯姆生的足跡,謙虛及熱忱是他守護臺灣文化遺產的動力,成就他成為令人尊敬的人文歷史學者。
照片4:2020-11-28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課程走讀旗津與典像濕版攝影伙伴,在旗津星光隧道海邊大合影(黃鈺齊攝影)。
《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課程的內容,有文化性、產業性、生態性等多元體驗,學員們可以走,可以有溯溪,希望將來也可以跑,可以騎腳踏車,是個綜合知識學習導向課程,讓學員們能夠獨立自主學習,所有的學員都能在此課程中體會人文歷史的價值,培養出擁有文化關懷與生態保育的人文思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