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1:詩集封面。(姚嵐齡攝,2020).JP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六十

花邊剪刀 / 姚嵐齡

資源分類:文學

資源名稱:花邊剪刀

客語名稱:faˊbienˊgau doˊ

篩選理由:具人文、藝術特色

年    代:民國八十九(2000)年出版

上,照片1:詩集封面。(姚嵐齡攝,2020

照片2:詩集封底。(姚嵐齡攝,2020).JPG

照片2:詩集封底。(姚嵐齡攝,2020

簡單敘述:

花邊剪刀》,是一本由甲仙在地作者所創作的詩集。作者游永福,民國四十二(1953)年出生於甲仙,家族為來自嘉義梅山瑞里客家的「頂頭人」,至游永福為第二代。相對於甲仙地區大部分居民從事農業或商業,游永福選擇作為沉浸書香世界的「文人」,高中畢業後即投入書店業,並培養其創作興趣與能力,作品以詩為主。民國八十九(2000)年出版的《花邊剪刀》為其第一本詩集作品,而後投入甲仙在地文史的研究,從歷史文獻及田野調查中,整理甲仙歷史脈絡,並發掘甲仙在地特色,於民國九十五(2006)年出版《甲仙文史記事:為式微的平埔文化開出一條活路》,民國一○八(2019)年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皆為深入了解甲仙的重要著作。

照片3:詩集版權頁。(姚嵐齡攝,2020).JPG

照片3:詩集版權頁。。(姚嵐齡攝,2020

不同於後來耕耘於文史領域中實事求是的嚴謹文風,《花邊剪刀》屬於游永福較為早期創作時的感性靈魂,是對生活中觸動心弦之人事物的內在描寫,篇篇表現作為一位文人細膩、柔情的一面,以及於文學藝術領域中獨特的想像力與創意,其佛教信仰所修養之佛心亦自然融入詩中,淡淡流露淡泊閒適、慈悲良善的心境。

《花邊剪刀》分有四輯:第一輯「花邊剪刀」收錄內心情感,對人、對朋友、對知己;第二輯「我心裡的水銀柱」則是專屬對父母的念想與孺慕之情;第三輯「果然如是集」是對事物、生活與經歷的觀想,有感觸亦有體悟;第四輯「最美的演出」主要以自然為主題,抒寫對自然風景的觀察與想像,詩句中投射出作者的心境,平實無華的風格流露出寧靜感、淡泊隨性的自在心,以及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照片4:〈花邊剪刀〉詩作(游永福剪輯,2018).jpg

照片4:〈花邊剪刀〉詩作(游永福剪輯,2018

對民風務實、以農耕為主的甲仙區而言,幾乎未有文人及文學創作的產出,游永福及其詩集創作《花邊剪刀》實為甲仙難得之存在。(2020/06/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umen2727 的頭像
    puumen2727

    日照甲仙埔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