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甲仙油田三探第一號井,工作伙伴特地攀爬崩塌坡,穿越稜線刺竹林,走訪記錄(游永福攝影,2011)浮水印.jp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九十四

〈專題〉甲仙油田鑽探史  詔安客 / 游永福

西元1905912日《漢文台灣日日新報》「雜報」第4版〈蕃薯寮石油〉有如下報導:「甲仙埔番子寮溪,有石油礦四十二萬零十二坪。」──這是甲仙油田的最早記錄。[1]

置頂照片:甲仙油田三探第一號井,工作伙伴特地攀爬崩塌坡,穿越稜線刺竹林,走訪記錄(2011,游永福)

1906421日,該報「雜報」第6版〈蕃薯寮石油之近況〉又有報導:「探聞蕃薯寮目下石油礦脈,甚為豐富。其中滲出之石油,可用為燈油者,一百分含有七十二分;輕油六五,重油五。所有滲出石油之量,逐日增加,有儲而成溜者,約達七石。在該廳附近糖廠所用汽油,多向礦區採買出來,如拇井所辦之礦區,在新庄採掘,約五、六油井;旋又於內寮舉行試掘,有五、六間石油湧出,每日採取二、三升至二斗有餘。其餘油井深至三、四十丈,在九芎林、新庄、中庄仔、枋寮、南勢湖、田草寮、甲仙埔、蕃地王石濟之內,諸礦區十餘所,約有數百萬坪。」[2]

從「滲出石油」、「石油湧出」,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石油正處於旺盛期,會自動滲出與湧出地面,即便需要手工挖掘,五、六間就有,一間等於1.81818公尺,六間等於10.9公尺,亦即只要挖掘10.9公尺左右就出現石油;至於「油井深至三、四十丈」的,一丈約3.03公尺,四十丈約1322.2公尺,就需要以機器來挖掘了。

地圖1: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昭和七年(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當時,甲仙庄屬旗山郡管轄(20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浮水印.jpg

地圖1: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昭和七年(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當時,甲仙庄屬旗山郡管轄(20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甲仙接續的石油鑽探,請看《甲仙鄉志》的記載:

「本鄉東安村油礦巷,在日據時代係屬於日本海軍省礦區,第一次試掘在民國7年起至9年間,成績頗佳。又於民國2275日再作第二次開鑽,共投資日幣拾伍萬元,試掘深度至參千公尺。民國23年,日本海軍省與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合辦,投下鉅款開始試掘,結果油量豐富,油質甚佳,本欲設廠經營,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略改變之影響以致停辦。本次試掘主要人物有:日本海軍中將吉岡保員、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地質科長大村一藏、臺灣總督府技師島井、臺灣礦業所長上野幸作等四人。」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昭和七(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擷取(20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游永福依據 Google Earth 更新了「甲仙油田第一號井」位置;也依據〈地籍第二類謄本〉標示了「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甲仙工務所」位置-浮水印.png

地圖2: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昭和七年(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擷取圖,游永福依據 Google Earth 更新了「甲仙油田第一號井」位置;也依據〈地籍第二類謄本〉標示了「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甲仙工務所」位置;今日的龍鳳寺,是作為位置比對用(20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當時試掘記錄如下:

一號井:深度2100公尺,民國231029日至民國24915日。二號井:深度1364公尺,至民國2688日止。三號井:深度1000公尺,民國261024日至民國2722日。四號井:深度800公尺,民國27610日至93日。」(地圖12[3]

照片1:位於高130鄉道左側的油礦山腳「甲仙油田初探與續探井」遺址(游永福攝影,2009)浮水印.jpg

照片1:位於高130鄉道左側的油礦山腳「甲仙油田初探與續探井」遺址(2009,游永福)

經過追蹤,甲仙油田的試掘鑽探,相關資訊轉換為日本紀元,且第一次試掘,我們改以「初探」來述說。其時間:大正七(1918)至九(1920)年;地點:在今高130鄉道左側之油礦山腳;然而此一「大正七(1918)至九(1920)年」的時間記錄,在昭和七(1932)年《產業の臺灣》出版的《新臺灣の展望》一書裡,撰稿者上野幸作則記錄為「大正八(1919)年至十(1921)年」,[4]上野幸作是實際參與者,資料應該準確。而到了昭和二(1927)年,日本海軍省更請求日本帝國地質調查局(Imperial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進行臺灣全島的油田地質之調查,甲仙油田亦在調查之列,於是,乃又有了續探與三探的後續作業,其情形如下:

續探:昭和八(1933)年75日起開鑽,地點為初探原址,鑽探深度為3000公尺,仍在冒氣的泥漿池照片,為其遺跡(照片1)。在〈昭和七(1932)年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裡,此油井被標示為「綱式廢井」,亦即大正年,油井挖掘方式已經不是手工挖掘,屬「綱索式掘進法」,簡稱「綱式法」,亦即是以機器來挖掘了。

圖片1: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鑛業出願代理人與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所長山田尚吉職稱的轉換(2020,游永福擷取合併)浮水印.png

圖片1: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鑛業出願代理人與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所長山田尚吉職稱的轉換(2020,游永福擷取合併)

三探:共計鑽探四井。《甲仙鄉志》記載的鑽探團隊主要人物,出現了「臺灣礦業所長上野幸作」內容,相關資料顯示,設立於東京的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於昭和六(1931)年112日,承接了上野幸作位於新竹州的石油出願地,同日成立「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並由人在臺灣的上野幸作擔任鑛業出願代理人;[5]昭和七(1932)年產業臺灣出版的《新臺灣の展望》,則是以「臺灣礦業所長上野幸作」來記錄。[6]上野幸作在累積了豐富的實作經驗之後,著作了《石油の採掘》一書,由日本共立出版株式會社於昭和十七1942年初版發行。而上野幸作的代理人職務,直到昭和十二(1923)年724日解任,並於同年816日由山田尚吉接任;又到了昭和十四(1939)年315日,相關文書才出現「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鑛業所所長山田尚吉」的稱呼(圖片1)。

照片2:踏查甲仙油田三探一號井,人物左起:林德寰、陳同慶、張昆山、陳漢南、陳誌誠(侯宗興攝影,2002;陳誌誠提供)三合一-浮水印.png

照片2:踏查甲仙油田三探一號井,人物左起:林德寰、陳同慶、張昆山、陳漢南、陳誌誠(侯宗興攝影,2002;陳誌誠提供)-三合一

三探的「甲仙油田第一號井」開鑽於昭和九(1934)年1029日,昭和十(1935)年915日停工,鑽探地點為油礦山區稜線上,鑽探深度為2100公尺,遺址的鑽探管有瓦斯冒出,點火即燃(置頂照片與照片2)。第二號井,開鑽日期不詳,但在〈昭和七(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裡,蕃子寮溪在崩坪溪匯入點的上與下游,各標示了天然瓦斯出露點,會是哪一處呢?有待深入踏查確認。第三號井,開鑽於昭和十二(1937)年1024日,停工於昭和十三(1938)年22日,鑽探地點為今高130鄉道,和安里竹山巷201號潘家花店倉庫,鑽探深度為1000公尺,倉庫後方仍有水泥基座在,是目前唯一留有開坑式紀念照片的鑽探井了(照片3)。第四號井,開鑽於昭和十三年610日,同年93日停工,地點為今龍鳳寺後山,一處私人別墅南側,只能遠觀,點燃時火焰頗旺。

總計,日本時代甲仙油田有6次鑽探,或因選址不對,或因運氣不好,結果都不符經濟效益;然而不斷上冒的天然瓦斯,油礦巷當地居民張家已經接管使用,成為油礦聚落特有的景致;只是,到了民國一○九(2020)年瓦斯出漏點因為土石淹埋,幾經挖掘,仍然找不到出氣孔

依據游永福民國民國一○一(2012)年度的客家調查,[7]與民國一一一(2022)年〈地籍第二類謄本〉比對,寄留在東阿里關六百十七番地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甲仙工務所戶內(地圖2),[8]一起參與鑽探相關工作的人員,依時間序與職業別,在昭和八年,有來自苗栗頭份的黃蘭(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公館的陳秀(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高雄路竹的蘇宗(福,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炊事夫)、新竹市的曾弟(福,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木工手)、苗栗苗栗的林華(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公館庄出磺坑的黃春(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台南市的朱(福,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後龍的陳賢(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昭和九年,有來自日本新瀉縣的下條軍太(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美濃川弘平(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石井熊八(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駒野熊二(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及日本東京市的牧光直(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社員)、苗栗公館的的謝傳(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苦力頭);昭和十二年,有來自日本新瀉縣的野口竹治(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社員)、台南佳里的林明(福,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炊事夫)、苗栗頭份的蕭淡(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公館出磺坑的蘇財(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三義的張漢(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苗栗的傅貴(廣,臺車苦力);昭和十三年,有來自桃園大溪的賴丁(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旗山郡甲仙庄的金生(熟,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雜役夫)、高雄州旗山郡的陳(福,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苦力頭)、六龜庄新威的傅明(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傭人)、杉林新庄的陳雲(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公館出磺坑的徐富(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苗栗公館的徐富(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新竹湖口的廖振(廣,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日本新瀉縣的池田誠一(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鑛夫)。

照片3:昭和十二年甲仙口式第三號井開坑式紀念(小奇芋冰老店劉士賢提供,2004)浮水印.bmp

照片3:昭和十二年甲仙口式第三號井開坑式紀念(小奇芋冰老店劉士賢提供,2004

總計29人之中,廣,亦即客家鄉親有16人;福,亦即閩南鄉親,有5人;熟,亦即在地原住民大武壠族,有1人;日本人有7人;客家鄉親的佔比,為55.1%,是重要角色。至於職業別,鑛夫19人,炊事夫2人,木工手1人,苦力頭2人,社員2人,臺車苦力1人,雜役夫1人,傭人1人;可知佔比65.5%的鑛夫,是石油鑽探的主力;而出現了「臺車苦力」,見證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為了鑽探器材的運送,確實曾經在甲仙埔與油礦甲仙工務所之間,施設了輕軌──這,可從〈甲仙之海軍油田第一號井將於20日左右達到預定深度〉[9]一文之「高雄州旗山郡甲仙之海軍油田,目前正持續挖掘第一號井。本月2日,[10]目前所到達之深度為一九五三米六,由於四月末,坑內有部分發生崩落,造成作業延宕,受其影響,預估520日前後方可達到預期深度。在達到預期深度的同時,將立即實施瓦斯噴出試驗;其後,為了將全部機械類及建造物移轉,以持續進行第二號井挖掘作業,因此以約三千圓工程費,於本月上旬,從第一號井至第二號井挖掘道路,其寬度為9米,有8處長橋,總長一千九百餘間(譯註:日文「間」為長度單位,一間約等於1.82米),預計本月中完成。第二號井挖掘作業預定在9月左右動工;再者,除右側道路將鋪設輕便軌道外,未來更進一步改建為汽車道。」得到確認。

而雜役夫金生與苦力頭陳兩位,是在昭和十五年225日轉寄留,亦即是最後離開東阿里關六百十七番地者,顯示到了昭和十五年225日,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在甲仙油田鑽探的善後工作,已經告一段落。

 

[1] 〈蕃薯寮石油〉,《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09-12,雜報。04版)

[2] 〈蕃薯寮石油之近況〉,《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04-21,雜報,06版)

[3] 高雄縣甲仙鄉公所編印,2009年,《甲仙鄉志增修初版》,高雄縣甲仙鄉公所,頁196

[4] 間島三二編輯,《新臺灣の展望》,《產業の臺灣》出版,(《臺灣記憶》典藏,頁147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001_0000350997&lang=chn2020-10-02瀏覽)

[5] 出願,即申請。出願人,即申請人。出願代理人,即申請代理人;因為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設立於東京,社長橋本圭三郎來來去去,需要有常駐臺灣的代理人執行相關業務。

[6] 間島三二編輯,《新臺灣の展望》(《臺灣記憶》典藏,頁164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001_0000350997&lang=chn2020-10-02瀏覽)

[7] 游永福著,2012甲仙客家調查未發表稿。

[8] 東阿里關六百十七番地,位在「油礦聚落」內。

[9] 〈甲仙海軍油井第一號井〉《まこと》(台北,財團法人台灣三成協會)204號(1935-05-20),頁4。翻譯:東港李永清老師。

[10] 指昭10年(193552日。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