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民國四十六年臺灣光復節於新竹紀念,坐者為林蕉妹,她的長子吳祥雲是甲仙最後一位日本時代腦丁,年輕男子為林蕉妹在竹東住家的房客(吳祥雲提供,2020,游永福掃描)合併.pn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一○○

【專題】吳祥雲──臺灣最後一位日本時代腦丁 / 詔安客游永福

日本時代昭和十五(1940)年310日,居住新竹竹東的吳祥雲(1923~)與母親吳林氏蕉妹(18991986,置頂照片)一起轉寄留甲仙庄東阿里關甲二十七番戶參與製腦工作,位置,亦即甲仙檳榔心芋頭祖師爺邱坤華設立的內菜園腦寮。此時邱坤華已經不管事,由18歲的獨子邱阿北掌理製腦業務。今日已經高齡100歲的吳祥雲,當時參與製腦產業的時間總計13個月,可說是日本時代碩果僅存的腦丁了。

置頂照片:民國四十六年臺灣光復節於新竹紀念,坐者為林蕉妹,她的長子吳祥雲是甲仙最後一位日本時代腦丁,年輕男子為林蕉妹在竹東住家的房客(吳祥雲提供,2020,游永福掃描)

地圖1:1904年《臺灣堡圖》裡的林氏「甲仙埔南奧腦寮」,亦即「邱坤華的內菜園腦寮」所在位置標示(2020,游永福).png

地圖11904年《臺灣堡圖》裡的林氏「甲仙埔南奧腦寮」,亦即「邱坤華的內菜園腦寮」所在位置標示(2020,游永福)

內菜園腦寮,亦即1903桃園龍潭林氏的甲仙埔南奧腦寮,乃是回鍋製腦地(地圖1)。由於當時腦寮附近的小樟樹,在三十餘年間吸收了日月與土壤精華,樟腦油含量已經具足;且地點就在甲仙埔南側,挑擔樟腦油與補充生活用品都非常方便,乃成了回鍋製腦的好所在。然而每逢雨季,通往旗山的道路常常中斷,邱坤華為了解決腦丁蔬菜短缺的問題,特別從故鄉苗栗銅鑼帶回了一批檳榔心芋頭種,栽種在腦寮的腦田,亦即冷卻水池邊。由於泉水不斷流動,且腐質土多,芋頭發育良好,芋頭乃越種越多。成熟芋頭好吃,芋梗與小芋頭都可口,於是製腦地出現了「內菜園」的名稱;相對的,內菜園外面一處栽種芋頭腦寮的所在地,則稱呼為「外菜園」。

光復後,天然樟腦產業受到廉價合成樟腦的衝擊,銷售量銳減,定居本鄉的腦丁為了維持生計而轉業,開始在山坡地廣為種植檳榔心芋頭。產出的芋頭有鬆、Q、粉的特質,廣受旗山與台南兩地消費者歡迎,於是鄉內乃掀起了芋頭種植熱潮;在民國四十二至四十五年(1953-1956)之間,甲仙檳榔心芋頭已經「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如今,來自各地的芋頭都在甲仙加工銷售,甲仙,儼然已經發展為臺灣芋頭產銷重鎮。

照片1:日本時代臺灣最後腦丁吳祥雲老先生,示範連續剸疕仔的工作(2020,游永福).PNG

照片1:日本時代臺灣最後腦丁吳祥雲老先生,示範連續剸疕仔的工作(2020,游永福)

照片2:〈1930年臺北州下蕃地一家人的腦寮內部風光〉照片裡的工具、設備與材料(圖資提供:徐宗懋,2021;標示:游永福).PNG

照片2:〈1930年臺北州下蕃地一家人的腦寮內部風光〉照片裡的工具、設備與材料(圖資提供:徐宗懋,2021;標示:游永福)

照片3:樟腦油三態:(左)油水分離,(中)樟腦油,(右)腦沙(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擔任特聘研究員周富三博士提供,2020).JPG

照片3:樟腦油三態:(左)油水分離,(中)樟腦油,(右)腦沙(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擔任特聘研究員周富三博士提供,2020

吳祥雲回憶,甲仙與甲仙附近的腦灶,當時內菜園有1灶,外菜園1灶,鹽桑坑1灶(邱運東),山內埔1灶,番仔寮1灶,獻肚1灶,後堀仔2灶(呂風坤),總計才8灶,顯然樟腦產業已經式微了。而炊桶,亦即「蒸餾桶」,當時還是木板併製;以錛仔刨削樟木片(照片1)之後,再用布袋以頭部背回腦寮蒸餾。蒸餾完成的樟木疕仔,曬乾之後用來當柴火,且不用人工添加,是由高處順著傾斜凹槽自動下滑(照片2),這樣的設計,輕鬆了顧柴火的工。至於當時的樟腦成品,吳祥雲說腦沙少,腦油多(照片3),都繳交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甲仙收納所。甲仙收納所,位址即今林務局甲仙分站。那麼老先生有沒有保留珍貴的「腦丁牌」呢?依據老先生講述,當時他參與製腦產業並未持有腦丁牌。

照片4:吳祥雲耐操耐用的萬發牌高級自行車,至今仍載著他上山工作(2011,游永福).JPG

照片4:吳祥雲耐操耐用的萬發牌高級自行車,至今仍載著他上山工作(2011,游永福)

雖然沒有腦丁牌,但是吳祥雲倒是收藏了一部載貨用「萬發牌高級自行車」(照片4)。吳祥雲說:「光復之後,腳踏車曾經在甲仙與旗山兩地來回,幫忙錦昌商店運送雜貨;那時,肚子餓了都捨不得吃運載的餅乾,只喝山泉水,以便省錢養家。」可說道盡了打拼的辛苦。當然,風光的芋頭產業與麻竹筍外銷日本的榮光,吳祥雲都經歷了。目前,吳祥雲還會騎著萬發牌腳踏車到山上巡視租約林地,林地除了樟樹與麻竹造林,林下還種栽了蔬菜。而竹筍季節到了,吳祥雲還能割筍,並用腳踏車運載竹筍回家──真不知道是吳老先生強還是腳踏車硬?這部腳踏車,有三個煞車系統(手煞2個,腳煞1個);車身高度101cm,長度188cm,把手寬度63cm,還真耐操耐用。

照片5:(左)走讀成員搶著與吳祥雲合照,(右)吳祥雲購買的飲料(2020,游永福).PNG

照片5:(左)走讀成員搶著與吳祥雲合照,(右)吳祥雲購買的飲料(2020,游永福)

早期,有婚喪喜慶吳祥雲才會返回竹東,但是由於祖墳早已經南遷甲仙,且民國七十五(1986)年母親過世,家鄉的老一輩也都不在了,年輕一輩交流越來越少。在言談中,「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況味,吳祥雲頗能體會。所以,吳祥雲堅持:人一定要活得有價值,亦即要有給予的能力,種的菜大多送人;用心製作的非常脆非常好吃的脆筍,也都送人。民國一九(2020)年516日,游永福帶領的高雄第一社大生態社白雲仙谷團隊,途經吳祥雲的租約林地,巧遇吳祥雲正在清除藤蔓,經過介紹之後大家歡喜合照(照片5左),之後團隊繼續前行;想不到吳祥雲以為我們會循原路回來,回家之後竟然特別到超市購買了兩箱舒跑與一箱黑松沙士(照片5右),想要讓我們消消暑氣,真是個好會為人設想的長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umen2727 的頭像
    puumen2727

    日照甲仙埔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