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筆記】之九
臺灣最高大最臭美的花朵在甲仙──甲仙導覽員筆記 / 游永福
都說一花一世界,只是,花的世界繁複而多樣,窮一生之力也難完全探索。
置頂照片:密毛魔芋的佛燄苞與附屬物,背景植物為小葉桑。攝影/游永福
泰坦魔芋
且說印尼蘇門達臘的熱帶雨林,有一種獨特的花朵,人稱「泰坦魔芋(Maladora)」,她的花朵,亦即整個花株,高度達3公尺 ;包覆雌雄蕊的佛燄苞盛開後,直徑達1.5公尺 ,榮膺全世界最大花朵之「臭」名。
一般來講,花朵總以釋放芳香來吸引蜂蝶取蜜,魔芋植物卻反其道而行,開花後是釋放出濃濃的腐屍味道,來吸引逐臭之蟲幫忙授粉。所以進行魔芋植物的觀察,對臭味比較敏感的人請千萬記得配備口罩,但要高級一點的,因為一般口罩效果不大。
密毛魔芋
民國97年7月,高雄柴山出現了「密毛魔芋」花朵,整個花株高度280cm,亦即2.8公尺,成了「臺灣的巨花之最」;當然了,密毛魔芋花朵的長型佛燄苞,長度只在30餘cm,難與泰坦魔芋一較大小。
關於密毛魔芋,學名為:Amorphophallus hirtus N.E.Br. 屬天南星科(Araceae),乃臺灣特有種。由於植群數不多,分布稀疏,自行繁殖不易,所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之歸類為「第三級特稀有植物」,是臺灣極為珍貴的環境指標生物。
民國99年7月,甲仙的□□□高地生態願景園區,也發現了密毛魔芋花朵,7月10日,花株高度達到222.5cm頂峰,結果花朵沒有授粉成功,因為同一時間,附近方圓數里內沒有其他密毛魔芋花株可供異株授粉。由於文獻說密毛魔芋地下塊莖常會長出指狀根莖,以進行無性繁殖,所以在花朵凋謝之後,試著挖掘土壤想一窺地下塊莖之樣貌,惟深入30餘cm仍不見塊莖蹤跡,顯示該地土壤層很厚,便不再挖掘,以免過度干擾。只是,地下塊莖的無性繁殖功能,就園區已發現的4株密毛魔芋來說,至今仍未顯現。
由於密毛魔芋花株巨大,開一次花頗耗能量,所以隔年,這株魔芋是只長葉子不開花以蓄積能量。
臺灣最高大的花朵在甲仙
今(101)年4至5月,雨水充足,但因工作較忙,上□□□高地觀察的間距拉長了,直到6月2日,才發現一直關注的密毛魔芋花朵已經盛開,6月3日花株高度達到頂峰,因為肉穗花序附屬物上的褐色長毛已經下垂,表示不再成長了,砍下樹枝比對後再用卷尺量測,哇賽!花株總高度為289cm,長型佛燄苞的長寬高為37×23× 33c m,身高156cm的我站立其下,矮了好幾截。
101-06-03的甲仙□□□高地密毛魔芋。攝影/許淑卿
甲仙□□□高地的這一株密毛魔芋,今年有幸能締造出台灣最巨大花朵的光榮記錄,乃因具足了土壤層厚、雨水充足與沒有人為破壞的好因素;亦即匯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之眾多好因緣。而這麼稀有的密毛魔芋,即便居住臺灣,甚至是主要產區的南臺灣,大多數人一生都難得一見或無緣得見。
大家一直關心環境與生態,我與工作同仁特別定下了「相約103年夏天」的觀察計畫,期待兩年後,再度成為花期只有12天左右的魔芋女兒的幸運訪客。
本文發表於民國101年12月1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2022-08-07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