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的台灣文化底蘊】
台南府小北門?鳳山舊城北門?
一張清朝城門風景照考察
民國八十六(1997)年,由王雅倫老師編著的《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1],在第75頁,出現了一張清朝時期的城門風景照片(右圖)[2],城門、城牆、城門上建築、樹木與內外屋舍,清晰可見且極為完整。這對台灣文史研究,相當珍貴。
依王老師的說明,書中影像資料購自法國國家圖書館,且「拍攝照片的作者、正確年代、地點及背景資料相當缺乏,直到交付梓印,仍有許多無法查考之處,是為最大的遺憾」[3],顯見查考的工作相當艱辛。
這張城門風景照片王老師說明如下:
「照片右方為(台南府)小北門城(現為民德國中前校門口,右方為現在的公園路),圖中右後方為現小北外街,左方獨棟房舍為張壽齡宅(後代張烈烈為前議員,但張家已全部搬離台南了),左前方為現在的自強街。Photo:Berthaud(?),1874~82(?)」[4]
關於照片,王老師懷疑是法國人Berthaud所拍攝,還對拍攝者做了簡介:「貝托(Berthaud)是欽差大臣沈葆楨聘至台灣,擔任建造安平砲台的工程師。他也可能是清廷在『開山撫番』政策宣布後,被沈葆楨派至全島各山地,拍攝原住民的主要攝影師。」[5]
民國九十一(2002)年,《經典雜誌》出版的《福爾摩沙見聞錄──風中之葉》,在第132頁有一幅插圖,[6]英文標示為:「Formosa.-Tai-wan-fou.」中文則標示:「台灣府之遠瞰圖。」
這一幅插圖,顯然是以王老師介紹的台南府小北城門風景照片來繪製,也是標示為台灣府,但是有研究者有疑義,認為兩者都是高雄左營舊城北門,亦即鳳山舊城北門才對,卻未能提出相關比對資料。
後學比較幸運,先搜尋到「台南城之小北門」明信片,[7]又搜尋到「左營舊城北門照片」,[8]再與1904年《台灣堡圖》[9]裡的台灣府城與左營舊城比對,有如下驚喜成果出現,還請行家不吝賜教與指正。
台南城之小北門,照片說明只有「日治時期台南城之小北門明信片」幾個字;左營舊城北門照片,則有如下豐富說明:
「此照片攝於大正5(民國5)年,為左營舊城之北門(又稱拱辰門),位於今左營區勝利路、義民巷、埤仔頭街交會口處,左右城門構造尚稱完好,右下角的拱辰井仍清晰可見。表門額書『拱辰門』,門外兩側塑有彩繪浮雕的門神立像,為中國傳統第一代門神。」
「城門上的建築,則早在日治時期便已倒塌,今人只能從老照片中去緬懷過去。」
兩張圖檔到底有何差別?又有何意含?為了方便創建年、照相點、城門座、門神、城門額、女牆、雉堞、城門樓等八個項目的比對說明,謹列表於下:
表1:台南城小北門與左營舊城北門照片之比對說明
對照項目 |
台南城小北門 |
左營舊城北門 |
說明 |
創建年 |
1725 |
1722 |
台南城小北門已拆除;左營舊城北門,於道光5(1825)年擴大重建,今日所見為其遺址。 |
照相點 |
城外 |
城外 |
兩張照片,恰好都是由城外向內拍攝,比對基準一樣。 |
城門座 |
較窄 |
較寬 |
從正面看城門座,台南城小北門因為不是主門,較窄,若依城上白衣立者的身高做準,寬約2個人高度,深約2.6個人高度;左營舊城北門則較寬,也較厚實,寬為16.64公尺,深為8.44公尺。 |
門神 |
無 |
有 |
台南城小北門無門神,左營舊城北門有門神,還是泥塑浮雕彩繪,堪稱全台特例。 |
城門額 |
有 |
有 |
兩者皆有門額,可辨識築造該門的意義、築造年代,甚至築造主事者,可說是城門的身分證。 |
女牆 |
無 |
有 |
台南城小北門無女牆,但有欄杆,相當特別,防禦功能較弱,圖片上可看到有人乘涼賞景;左營舊城北門有女牆,防禦功能堅強。 |
雉堞 |
無 |
九個 |
雉堞有防護守城者的功用,中間的射擊孔,則是攻擊來犯者的設計。 |
城門樓 |
樓閣式單開間 |
樓閣式三開間 |
台南城小北門的城門樓,是樓閣式單開間設計,屋脊看來無燕尾,有涼亭的況味;左營舊城北門,則是樓閣式三開間,明顯有燕尾,是傳統官造門樓設計。 |
至於台南城的其他各城門,城門上尚有建築體的,落差更大,幾乎皆可排除與照片有關。
然而為慎重計,也為比對計,我們且來分析《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這一張城門風景照片,到底具有哪些特色?
一、照片畫面城內與城外景致盡納其中,城門內右下角必須有一適當高點才能拍到這樣的景像。
二、城門左側畫面得見城牆,約二分之一處,有小幅度內彎角出現──這是很有意義的特徵。
我們且來看看1904年的台南城與左營舊城,上面一與二兩樣條件,何者具備?
表2:1904年《台灣堡圖》的台南城小北門與左營舊城北門比對說明
城門名稱 |
比對說明 |
比對結果 |
台南城小北門 |
一、綜觀台南城城內,皆無山丘高點。 二、城門左側城牆,有小幅度內彎角的有:小西門、小南門;小北門左側城牆,則是90度內彎角。 |
一與二兩樣條件,無法具足。 |
左營舊城北門 |
一、左營舊城城內,有海拔55公尺的龜山,就在北門東南方,亦即北門的右下角。 二、北門左側城牆,有小幅度內彎角。 |
一與二兩樣條件,皆具足。 |
在比對過程中又有新的發現,即左營舊城北門,城內龜山西北方屋舍的方向與街道的走向,照片與地圖完全吻合。至此,一張清朝城門風景照,終於花落高雄。
收稿之後,互動良好的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又提供一張1945年2月2日美軍拍攝並經過中心標示的左營舊城航照,[10]讓考察工作內容更為豐富。
之後在接續聯絡中,人社中心又提起美國人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的手稿著作《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台灣紀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已經有英文版出版,快速購買後一翻閱,竟然有夢寐以求的舊城照片在,經聯絡,人社中心馬上寄來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李仙得題上了「Koo-sia, Looking Towards the Sea.」等字的「Koo-sia,舊城」照片,[11]這一考察,至此圓滿結尾。
感謝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廖泫銘先生、王雅倫老師、《經典雜誌》、遠在荷蘭的蘭伯特先生、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等先進與單位,有了大家的收集,大家的研究,還有資料的提供,台灣的容顏,乃能更加清晰。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王雅倫,民86,《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蘭伯特˙凡˙德˙歐斯弗特(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著,林金源譯,民91,《福爾摩沙見聞錄──風中之葉》,經典雜誌。
二、地圖與航照
1904年《台灣堡圖》,原件典藏單位: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化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授權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1945年2月2日美軍拍攝航照,原件典藏:美國國家檔案館,資料提供: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二、網站資料
《無限台南》。網址:http://unlimitedtainan.blogspot.tw/2008/12/1028.htm。原件典藏單位;文建會文資中心。
[1] 王雅倫,民86,《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由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正進行數位化大工程,不方便聯絡,正苦惱如何取得照片授權,卻得知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也有本件資料,且一聯絡資源即到,真是謝天謝地!以下是照片基本資料:原件典藏單位: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化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授權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3] 同註腳1,頁10。
[4] 同註腳1,頁75。
[5] 同註腳1,頁66。
[6]蘭伯特˙凡˙德˙歐斯弗特(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著,林金源譯,民91,《福爾摩沙見聞錄──風中之葉》,經典雜誌。插圖,業經蘭伯特先生「支持你的工作」授權使用,謹此致謝!
[7]《無限台南》。網址:http://unlimitedtainan.blogspot.tw/2008/12/1028.htm。原藏單位;文建會文資中心。
[8] 典藏單位: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9]原件典藏單位: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化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授權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10] 原件典藏:美國國家檔案館,資料提供: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11]出處:《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Vol.2 Plate.30. 原件典藏單位: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化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授權單位: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發表於民國102(2013)年《高雄文獻》第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