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游永福台灣文化底蘊】
山杉林與杉林──甲仙導覽員筆記
「各位貴賓:請幫忙看看杉林區公所的區徽,上頭是什麼樹?」導覽員,拿出A4圖檔提問。
「從樹木的外形,再加上『杉林』的地名,當然是杉樹嘍!」貴賓觀看之後回答。
「您說得是!不只區公所這麼認知,連圖書館的圖騰,甚至地名由來的杉林社區,也都是以杉樹為圖騰。問題是,較低海拔的台灣杉,都已經分布在中央山脈海拔1100至2500公尺之間了,杉林區的杉林里海拔約在170公尺上下,並非台灣杉最佳生長環境,遑論成林了。」導覽員,分析台灣杉與杉林地名的難於連結。
「杉林既然與台灣杉無關,又為什麼會叫杉林呢?」貴賓提問。
「依《台灣府輿圖纂要》記載,最慢在清同治初年,杉林里就已經出現『山杉林』與『山杉角』的地名,都與『山杉』有關。那麼山杉是什麼植物呢?乃羅漢松科竹柏屬植物,中文名稱叫『竹柏』,因為木材材質似杉木,所以有『山杉』別稱,乃台灣自有種中低海拔原生植物。」導覽員,拿出了A4圖檔說明。
「為何?山杉林會變成杉林呢?」貴賓繼續提問。
「直至日治時期的1901年,山杉林仍有蕃薯寮廳山杉林支廳的設立,1907年,支廳因遷移甲仙埔降級為山杉林警察派出所。當時今杉林區範圍名『山杉林區』;到了1920年,行政區劃調整為庄,庄名也同時簡化為『杉林庄』。但這樣一簡化,竟讓80歲左右的在地耆老不知有『山杉林』的存在!」說明時,導覽員略有感嘆。
發表於102年8月23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