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踏查台灣的線性文化遺產

        ──迷人的1871年湯姆生南台灣國際文化路徑

                                                                                                               游永福

台灣面積不大,古道卻不少,如八通關古道、草嶺古道、魚路古道、阿朗壹古道等等,或充滿人文與歷史之美,或充滿了地景之麗,一直是有心人士的熱門走訪路線;可惜的是這些路線未如《徐霞客遊記》一樣,有早期的完整走訪報導讓我們按文索驥與今古對照。而萬萬想不到,在西元18714月,台灣竟也出現了一位徐霞客,除了遊記,還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照片。

這位台灣徐霞客,是位舉世公認的傑出旅行攝影家名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乃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他是在同是蘇格蘭人的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1836-1921)帶領下,於41日從廈門乘船出發,42日破曉時分來到南台灣打狗(Ta-kow範圍為今高雄市旗津與鼓山兩區),下船後在旗后(今旗津區)、猴山(Apes’ Hill今柴山,又名「壽山」)、打狗潟湖(Lagoon, Ta-kow,今哈馬星)四處獵艷,打狗港,乃有了極為難得的青春容顏。

盤桓3天後,湯姆生一行人乘船北上,於45早上8點來到了台灣府(Tai-wan-fu),府城的古城與靜謐,也依序入了鏡頭。到了411,備好旅行用品並找到了苦力,亦即挑夫之後,大夥兒又往東行去,內山地界客旅極稀的拔馬(Poah-be)、崗仔林(Kong-a-nah)木柵(Bak-sa)與柑仔林(Kam-a-na)等「熟番」地區,以及瓠仔寮(Pau-ah- liau)、甲仙埔(Ka-san-po)、荖濃(Lau-long)、六龜里(La-ko-li)與枋寮(Pang-liau)等清朝官方避之惟恐不及,且絕少經營的「熟番」與「生番」交雜地界,乃有了地景、風景、維生、產業、植物、動物、房屋、服飾與人物的精采樣貌照片,還有精采細膩的文字報導出現。

來到台灣不到一個月的湯姆生,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當時路徑上通行的閩南語,卻能為台灣留下豐碩與美麗的住民生活、文化與守護環境的實況,其原因有三:1湯姆生深具敏銳的人文素養與1862年起的東南亞長期旅行經驗2充滿毅力、努力、用心與涉險的精神。3得力於1865年即開始在南台灣仁慈進行醫療宣教的馬雅各醫生之引領與協助

這麼一條具有環境、宗教與族群生活記錄的內涵豐富文化路徑,在2006年的101718日,有來自歐洲的學者訪問團,也循著湯姆生腳步,重點式走了一趟內山地界,他們是集歷史學家、製片家與出版商身分的法國籍魏延年(René Viénet,及倫敦威爾康圖書館影像收藏部主任威廉˙舒巴赫(William Schupbach),以及倫敦大英圖書館手稿部哲伍德影像收藏館主任約翰˙法康納(John Falconer),還有擁有獨立學者、講師、攝影師與設計師身分的英國籍麥克˙葛雷(Michael Gray),及其身為攝影歷史顯像程序講師與示範者的夫人芭芭拉˙葛雷(Barbara Gray),皆是湯姆生的攝影與文字報導的資深研究者,對湯姆生1871年南台灣內山之行裡的人、事、地、物,如今又是展現何種樣貌?他們非常非常關心,乃在參加台灣大學的「老照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研討會」之前,由魏延年先生出面,預先商請筆者安排了一趟行程,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片22013820日,貴賓與伙伴們在六龜里后山踏查合影;攝影 / 游心一。

由於留下深刻印象,所以20138月的1920兩日,魏延年又再度來訪,還帶著台灣留法攝影助理蘇禎怡同行,目的:是攝取湯姆生老照片的對照影像,兩個人隨著筆者與伙伴們徒步溪床又上山覓路,在深入六龜里后山踏查後,因大雨將臨,且前一天下雨路滑多人摔跤而功敗垂成,貴賓與伙伴們,左起:蘇禎怡、游永福、董武慶、魏延年、王智逸、六龜觀光課長王鵬字、王文明,特合影為誌後快速下山(照片2)。魏延年來訪的兩日,還到處消費,最後是滿載而去。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條「湯姆生1871年南台灣國際文化路徑」,可為偏遠聚落與區域的重建帶來不一樣的風光與效益。

關於文章開頭提及的《徐霞客遊記》,大陸的國務院於2011330日將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中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19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並開展重走「霞客路」的一系列活動。又到2013314日,大陸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台州恩澤醫療中心主任陳海嘯,建議恢復徐霞客古道,並申報「世界線性文化遺產」。所謂「線性文化遺產(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s)」,主要是指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型或帶狀區域內,其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群,如運河、道路、鐵路等等,都是重要表現形式,屬世界遺產的一種形式。如大陸的長城、大運河與絲路都是

 

照片3,約翰˙湯姆生的「荖濃溪谷Lau-long valley, Formosa. 1871對照照片,老照片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現地照片取景點,由游永福與工作伙伴荖濃溪谷走七擺踏查,才得確認;攝影 / 蘇禎怡。

 

照片1(文前照片),約翰˙湯姆生的「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A mountain stream between Ka-san-po and Lau-long, Formosa. 1871對照照片,老照片來源: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提供;現地照片取景點,由游永福與工作伙伴八度踏查拍攝比對才得確認。

 

遺產處處的大陸,對文化的持續重視令人錐心與反思,衷心期望已經有令人驚艷基礎調查研究成果(如照片1與照片3),且深具「世界線性文化遺產」內涵與潛力的「湯姆生1871年南台灣國際文化路徑」,其後續的持續踏查、照片取景點經緯度的定位、照片內涵的持續比對分析,以及現地文化、生態、產業資源的調查、連結與呈現,都能獲得相關單位與國人應有的重視,而利將來路徑的整體規劃、標示與深具文化遺產價值的呈現

民國百零四(2015)年311日與《中華日報˙中華副刊》同步刊出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