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文化論壇】
甲仙化石館能成為高雄市的光榮嗎(附市長信箱處理回函)
摘要
相對於臺南文化局前年將菜寮化石館擴大為「園區」規模經營,甲仙化石館從高雄縣市合併至今仍隸屬甲仙區公所管理,邊緣化問題嚴重。
政局紛紛擾擾,無一寧日,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事該做!
話說臺灣有三個公部門興建的化石館,以陸相化石為主要典藏的臺南左鎮「菜寮化石館」,啟用於民國七十(1981)年;以海相化石為主要典藏的高雄甲仙「甲仙化石館」,成立於民國八十三(1994)年。甲仙化石館,剛好與菜寮化石館分據海相與陸相化石要角,是臺灣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而以古生物化石為主要典藏,隸屬澎湖縣文化局的「澎湖化石館」,則晚至民國一○四(2015)年12月31日才成立。
民國九十九(2010)年縣市合併之後,菜寮化石館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除了持續加強館務的管理營運,在民國一○五(2016)年執行了「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一期改建工程」業務,工程決標金額為新臺幣3億6838萬元,是將小小的菜寮化石館擴大為「園區」規模來經營,且將原建築體拆除改建;接續的「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二期改建工程」,決標金額為新臺幣875萬1千4百元,兩者合計新臺幣3億7713萬1千4百元──亦即臺南市政府已經為菜寮化石館的經營投入了近4億元經費,真是令高雄人欣羨啊!
我們高雄市的甲仙化石館,除了擁有特色典藏,附近更有林務局管轄的「甲仙四德化石保護區」在;此一保護區,出土了化石館的鎮館之寶「甲仙翁戎螺」,兩者若能合併經營,更能讓人了解環境變遷與環境守護的重要。
除了環境教育的價值,甲仙化石館的典藏品也有故事,前資深化石館管理兼導覽員岳中峯先生曾經說:「甲仙化石館六千餘件典藏品(含部分石器與陶器碎片),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公所故曾德明老秘書無償捐獻的。」曾德明老秘書的阿嬤,是日本時代從新竹峨眉前來甲仙參與樟腦產業的客家移民,來到甲仙便是甲仙人,曾老秘書欣喜為甲仙奉獻了一生,也奉獻自己辛苦採集的化石與石器,更無償將研究成果編著了《甲仙化石誌》專書(由當時的甲仙鄉公所出版),堪稱人間典範──我們愛談教育,我們也愛談文化,還有比這樣的體裁與事例更好、更具體、更精采的嗎?
可惜!這麼精采的甲仙化石館,從高雄縣市合併至今仍隸屬甲仙區公所管理,可說被邊緣化了;民國一○六(2017)年12月25日,甲仙區、杉林區、內門區與旗山區四個戶政事務所,已經整併為「高雄市旗山戶政事務所」,所以,只怕將來不可避免的行政區域重劃,區與區合併之後,邊緣化會更加嚴重!這幾年來,化石館館內漏水嚴重,危及典藏品安全,甲仙區公所在經費拮据之下,硬是東摳西省擠出有限業務費來進行修繕工作,真是不容易!且就一○五年度來說,區公所能投入的經費加總起來,也僅僅只有45萬零100元而已!甲仙化石館建築體,已經有二十四年的歷史了,我們期望的不只是修繕,必須有更長遠與更具眼光的規劃,希望素有魄力的陳菊市長,在知道甲仙化石館確實是高雄市的資產之後,也能有拆除重建的大作為。
或許市政府已經沒有多餘的經費與人力,那麼,也請陳菊市長大力協調重視環境教育的林務局來接管經營,好讓甲仙化石館能開展一線生機,不負故曾德明老秘書投注半生心力的一片苦心,而能成為高雄市的光榮。
發表於民國一○七(2017)年一月二十三日《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23/1284152/
【高雄市政府市長信箱處理小組分函處理情形】
親愛的市民您好:
感謝您對本所提供寶貴的建議,有關您對甲仙化石館的意見,本所敬復如下:
本所迄今一直積極挹注經費改善化石館設施設備並向中央單位申請整 體規劃設計暨工程經費,盼能盡速改善甲仙化石館的建物及軟硬體設備,執行情形如下:
(一)本所樽節投入經費部分:
(1)105年度化石館內外觀整修經費58萬3,550元。
(2)106年度化石館內外觀整修經費19萬2,389元。
(二)本所提報爭取中央單位經費補助計畫部分:
(1)104年8月提報客家事務委員會-
(2)104年8月提報客家事務委員會-
(3)105年4月提報內政部營建署-
(4)105年10月提報客家事務委員會-
(5)106年10月提報客家事務委員會-
上述5項雖未能獲得補助,本所仍積極努力向中央申請經費,
市府對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及文史保存,仍會積極努力並落實, 並祈能將原有建物 "化石館"功能,規劃注入多元元素,"
倘您對本案處理結果仍有任何疑問, 歡迎您與本所承辦單位曾裕慧電話(07)
敬祝您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高雄市甲仙區公所區長李惠寧敬上
民國一○七(2017)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