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日昭和十七年10月4日發動機部新工員教育修了紀念(民生行提供,游永福掃描,2020).jp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九十七

日昭和十七年發動機部新工員教育修了紀念 / 詔安客游永福

資源分類:老照片

資源名稱:日昭和十七年發動機部新工員教育修了紀念

客語拼音:ngidˋzeuˊfoˇsiib qidˋngianˇfadˋtung giˊpu xinˊgungˊ ianˇxiuˊliauˋgi ngiam

篩選理由:反映政治、社會等歷史變遷及地方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創 作 者:不詳

提 供 者:民生行

年    代:日昭和十七(1942)年

保存狀態:不佳,已經褪色且有剝落

地    址:高雄市甲仙區和安街72

材質重量:相紙。2公克

形狀尺寸:長方形。高14.3cm,寬19.4cm

置頂照片:日昭和十七年104日發動機部新工員教育修了紀念(民生行提供,游永福掃描,2020

簡單敘述:

這一張「日昭和十七年發動機部新工員教育修了記念」照片,相當難得!因為追查之後發現位於岡山的發動機部,原來是隸屬於「第61空廠」,亦即是個飛機修造工廠,且由於屬戰爭時期,兵荒馬亂,留下的資料與照片不多。第61空廠屬高雄警備府管轄,於日昭和十六(1941)年開始運作,經歷石黑広助少將、中村悟郎少將、片平琢治大佐、桑美陸原大佐等4任廠長。廠內分總務部、補給部、飛行機部、發動機部、兵器部(含儀表、火砲、通訊電子等)、會計部、醫務部等7個部門,以及另設置的工員養成所(位於今岡山區巨輪路上,即「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巨輪校區現址),這樣的組織架構和日本本土海軍航空廠一致。

昭和十七年6月,美軍與日軍的中途島海戰,日方損失4艘航空母艦、332架飛機,海軍部為了快速復原以彌補損失,希望各飛機製造廠短期內增產。11月,位於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海軍高座工廠」第二任廠長本田伊吉大佐就計畫招募日本和臺灣的工員約25,00030,000名來從事這樣的工作;於是從昭和十八至二十(1943-1945)年,共計有8,419位年齡在1220歲間的臺灣青少年工員獲選赴日。(註1

照片中最後一排左起第2人名叫「陳水凌」(1925-1988),祖先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蘆溪西保秀蘆溪蕉林兠,家鄉還保留有土樓。當時陳水凌17歲,上課講習之後,以第二名佳績獲選新工員,接著赴日1年多,回臺灣後在原發動機部為新工員傳習飛機修造技術;後來,日本海軍進行志願兵徵選,老師鼓勵體格健壯的他從軍報效天皇,直至戰爭結束才回到生毛樹庄五百十五番地,即幼葉林,亦即今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民國三十七(1948)年,結婚一年的陳水凌遷移甲仙發展,建立了民生行,經營日用雜貨、肉攤、黑瓦的產製及收購樹薯籤,還開設了甲仙第二家戲院「民星戲院」。

岡山神社鳥居與兩側的石燈籠(1939,照片來源:藍巧治)-標示-浮水印.png

照片1:岡山神社鳥居與兩側的石燈籠(1939,照片來源:藍巧治)-標示

而照片拍攝地點,臉友桂郎荷說:「這是在神社前面拍的,只是哪個神社看不出來……就地緣關係可能就岡山神社」(2022-03-26)經過追查比對, 鳥居、鳥居背後建築樣貌、階梯與石燈籠基座,都一樣, 確實是岡山神社。感謝岡山壽天宮保留了藍巧治的照片。(註2

(註1)林玉萍著,2011年,《臺灣航空工業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新銳文創,頁45-49

(註2)〈岡山神社石燈籠〉,「岡山壽天宮古文物導覽」,網址:https://www.gsstk.org.tw/?act=menuinfo&ml_id=20201021004&cmd=detail&mi_id=2020102103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umen2727 的頭像
    puumen2727

    日照甲仙埔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