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此時相遇的彼此,黏著度更高,圍成一圈坐著聊(張秀慈攝影,2023-04-27).jpg

〔湯姆生馬雅各國際文化路徑〕大事記之五

【相遇Encounter】路徑月會之 相遇的總和〉/ 劉愛榮

置頂照片:此時相遇的彼此,黏著度更高,大家圍成一圈坐著熱絡開聊(張秀慈攝影,2023-04-27

照片1:(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王和安老師伉儷遠從新北市南下助講(曾麗雲攝影,2019-11-08)。(中)新書發表會爆場,感謝各界來賓與親朋好友鼓勵(曾麗雲攝影,2019-11-08)。(右)謝佩霓老師鼓吹新書不遺餘力(曾麗雲攝影,2019-11-08).PNG

照片1:(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王和安老師伉儷遠從新北市南下助講(曾麗雲攝影,2019-11-08)。(中)新書發表會爆場,感謝各界來賓與親朋好友鼓勵(曾麗雲攝影,2019-11-08)。(右)謝佩霓老師鼓吹新書不遺餘力(曾麗雲攝影,2019-11-08

一、連星星都想擠進的夜晚

我總想著那個《尋找湯姆生》的新書發表會,2019118日晚上,高雄市中正二路214號三餘書店的三樓,連門口都站滿了人。一個連星星都想擠進來的夜晚,空氣中凝聚了擁抱臺灣史的愛,撲上了南臺灣式的熱情,以及我們無以言喻的動容初心。

毫無防備的2020年元月下旬噴出的疫情,打亂,也凍結了許多前進的腳步,湯姆生150周年紀念活動擱置於一片無聲。發表會那晚的口琴餘聲猶在,我分不清是在我耳邊或心裡,我彷彿能遠遠望見游永福在一個人的武林裡奮鬥。

雙北自主封城的那夜,我獨自站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凝視畫面,想著封在那方的親與友,不覺閃著淚光,只能靜默地心意相通。全島一命的日子好生漫長,掙脫之後,竟然想到李叔同的「悲欣交集」。

突然噴出的疫情,鎖在自己天地的遙遙歲月裡,小學生與熟齡族的資訊能力,是最明顯的突飛猛進。一種新形式的全民大進擊,悄悄走入我等的生活與日常。

那段集體「置身事內」的開啟,刷新了我腦袋舊有的關鍵字。

照片2:環境清幽的旗山文化生活館,最宜盡興交流(劉愛榮攝影,2023-04-27).PNG

照片2:環境清幽的旗山文化生活館,最宜盡興交流(劉愛榮攝影,2023-04-27

二、齊聚旗山文化生活館

【相遇Encounter】路徑月會的第三次,時間:2023427日,在旗山文化生活館上場。成功大學師生與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那一線上相關夥伴的耕耘與實踐,顯然更能給予具體的想像與實踐的空間。

照片3:(左)各聚落透過不同方式,展現多元族群的魅力之音。(右)木柵集穡室工坊快樂農場精采的馬賽克拼貼作品(劉愛榮攝影,2023-04-27).PNG

照片3:(左)各聚落透過不同方式,展現多元族群的魅力之音。(右)木柵集穡室工坊快樂農場精采的馬賽克拼貼作品(劉愛榮攝影,2023-04-27

照片4:(左)荖濃潘鳳英耆老的手作竹煙斗(劉愛榮攝影,2023-04-27)(右)荖濃女騰雅與照霙的大武壠特色繡片(游永福攝影,2020-05-20).PNG

照片4:(左)荖濃潘鳳英耆老的手作竹煙斗(劉愛榮攝影,2023-04-27)(右)荖濃女騰雅與照霙的大武壠特色繡片(游永福攝影,2020-05-20

多元主題研究,在木柵部落集穡室工坊蕙琪牧師娘的專業音樂帶領、與部落居民全齡參與有成,及六龜荖濃文化工作室鳳英、騰雅、照霙等人的大武壠族刺繡、竹煙管等工藝的精進,都悠悠回到那個時空的複製,讓一個活的事、一個共同努力的美好,展現明亮曙光!

照片5:工作結束即飛過來的旗山在地青年小賴,同感我敘述的離開(故里)過,想念更深;原來,小賴也是經歷過異國他鄉(張秀慈攝影,2023-04-27).jpg

照片5:工作結束即飛過來的旗山在地青年小賴,同感我敘述的離開(故里)過,想念更深;原來,小賴也是經歷過異國他鄉(張秀慈攝影,2023-04-27

月會的第三次,參與者少了些。心思傾向,顯然更偏於長時的文史愛戀與追求。此時相遇的彼此,黏著度更高。圍成一圈坐著聊,左手邊是工作結束即飛過來的旗山在地青年小賴,同感我敘述的離開(故里)過,想念更深,原來,小賴也是經歷過異國他鄉。

「置身室內」也是「置身事內」了,我說。離開,只會遺憾,只會更掛心。

周杰倫用青花瓷說故事,卑南阿妹的高歌,提振了原住民被看到的機會。西周毛公鼎銘文,起了裨補闕漏的歷史價值。所以,我們哪能固步自封裹步不前呢?

照片6:(左)張秀慈老師提問「臺灣送給世界的大禮物」(劉愛榮攝影,2023-07-27)(右)翁裕峰老師分享「臺灣現有南島語族概況」(張秀慈攝影,2023-04-27).PNG

照片6:(左)張秀慈老師提問「臺灣送給世界的大禮物」(劉愛榮攝影,2023-07-27)(右)翁裕峰老師的「馬雅各+李庥-1871→湯姆生記錄發表,1873」(張秀慈攝影,2023-07-27

三、臺灣送給世界的大禮物

這天,秀慈老師秀出互動式網站,以手機掃QRcode便能親自參與互動,這在大眾資訊能力已經往前跨出的往後,是有趣也是必然的趨勢。我們期待,用某種媒介或方式,幫助參訪者在短時間內了解其所參觀事物的內涵,進而激發興趣或產生其他靈感。

再推進一步的是,已規劃建立資料庫,用公民參與的過程,建立關鍵字或圖。以線上平台分享研究成果,豐富旅遊發展的可能性。想來,是更需要分路募集建置內容的行動組,及篩整與後製的完成組。

照片7:(左)當年馬雅各致英國長老教會的信扎,依序發表於《使信月刊》(劉愛榮攝影,2023-04-27)(右)〈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多元文化路徑相關著作與文物(張秀慈攝影,2023-04-27).PNG

照片7:(左)當年馬雅各致英國長老教會的信扎,依序發表於《使信月刊》。(右)〈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多元文化路徑相關著作與文物(張秀慈攝影,2023-04-27

最新進展的報告,更讓人信心大增:當年馬雅各致英國長老教會的信札,依序發表於《使信月刊》,讓我們明白教會在臺灣宣教的進展,秀慈老師也已找到精確翻譯單位。

四、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而是我們相遇的總和

後繼最重要的,是翁裕峰老師不斷奮力追求的,突破僅是點與點的活動,也期望不再讓座談會結束就熄了溫度,一定要讓它成為一條恆久綿長的日光大道──這也是眾望所歸吧。

照片8:(左)最精彩的旗山香蕉冰與內門芒果青相遇的破冰活動橋段,感謝蕙琪牧師娘奧援(劉愛榮攝影,2023-04-27)。(右)有故事的美食(劉愛榮攝影,2023-04-27).PNG

照片8:(左)最精彩的旗山香蕉冰與內門芒果青相遇的破冰活動橋段,感謝蕙琪牧師娘奧援(劉愛榮攝影,2023-04-27)。(右)有故事的美食(劉愛榮攝影,2023-04-27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是鄭板橋寫的。願我們也像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堅韌,在人生不同的試驗中,把自己值得的寬闊,雍雍容容活將出來!

所以疫情遠離的此時,此處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而是我們相遇的總和。(20230501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