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尋牛精舍一棟沒被沖走的房子,也為漂流下來的大樹幹貫穿(游秀葉攝影,2020).jpg

〔湯姆生馬雅各文化路徑〕深化甲仙埔之五

甲仙埔南奧腦寮、內菜園、尋牛谷與甲仙檳榔心芋頭 / 游永福

尚待實地勘查之樟木林裡,有「滴水崁小溪上游山區」記載,幾經踏查之後,確認正是客家鄉親林阿火在明治三十六(1903)年轉寄留的甲仙埔南奧腦寮,因為溪谷深處,適合建造腦寮的臺地,僅此一處。

地圖1:1904年《臺灣堡圖》裡的林氏「甲仙埔南奧腦寮」,亦即「邱坤華的內菜園腦寮」所在位置標示(2020,游永福).png

地圖11904年《臺灣堡圖》裡的林氏「甲仙埔南奧腦寮」,亦即「邱坤華的內菜園腦寮」所在位置標示(2020,游永福)

到了昭和九(1934)年,在此從事樟腦產業的客家鄉親邱坤華,因為往返旗山的交通雨季時常常中斷,而致蔬菜短缺,乃從故鄉苗栗銅鑼帶來檳榔心芋種,栽種在腦寮旁邊,從此有「內菜園」的稱呼。

根據大武壠族親徐銘駿訪問耆老,早期大武壠族也有栽種檳榔心芋頭。那麼邱坤華,當時為何沒有就近跟族親購買檳榔心芋種呢?祖母來自新竹峨眉的甲仙第三世曾德明老秘書,說背後,早期曾有被大武壠族親稱呼為「客人仔」的不美麗過往──這跟大武壠族親被稱呼為「平埔仔」一樣,都有輕蔑之意。說明族群要融合、要密切互動,除了雙方要有誠意,也需要時間一步一步來培養。

那麼,早期大武壠族親確實有栽種檳榔心芋頭嗎?臺灣縣,在清道光十五(1835)年起管轄大武壠生活區,但是魯鼎梅在乾隆十四至十九(17491754)年間,任職臺灣縣知縣,因臺灣縣志長久未修,而承修了《重修臺灣縣志》,該志卷十二〈風土志〉的「土產」單元的「蔬之屬」記載了

芋(長曰「土芝」,團曰「蹲鴟」,臺產甚多。有「檳榔芋」,中有紅根,相連如檳子……[1]

所以,檳榔心芋頭會出現在大武壠族生活區,不令人意外。

照片1:(右)高雄縣甲仙鄉農會曾禎雲理事長,站立左側(曾德明提供)。(左)〈高雄縣甲仙鄉農會職員一同留念攝影,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影像擷取,坐中間者為總幹事黃金旺(坮榮旅社提供).PNG

照片1:(右)高雄縣甲仙鄉農會曾禎雲理事長,站立左側(曾德明提供)。(左)〈高雄縣甲仙鄉農會職員一同留念攝影,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影像擷取,坐中間者為總幹事黃金旺(坮榮旅社提供)。

而大武壠族親與客家鄉親的良好互動,出現在民國四十年代。民國四十二至四十五(19531956)年,首任甲仙鄉農會理事長的曾禎雲(19091978,乃曾德明老秘書的叔叔),與當時的大武壠族總幹事黃金旺緊密合作,運載了一卡車甲仙檳榔心芋頭北上臺北,聘請大飯店廚師現場料理芋頭大餐,邀請官員與記者品嚐,好吃的芋頭經報紙披露之後廣受歡迎。民國四十五(1956)年628日,《中華日報》有〈翻山越嶺到甲仙〉的報導,記者為連景初先生,報導文有「甲仙以『檳榔心芋』馳譽全省」的敘述──讓我們知道甲仙檳榔心芋頭,的確是在曾禎雲理事長與黃金旺總幹事任內名揚四海。

置頂照片:尋牛精舍一棟沒被沖走的房子,也為漂流下來的大樹幹貫穿(游秀葉攝影,2020

又到民國八十二(1993)年,來自臺南的郭廷立與林美雲老師伉儷在此建立「尋牛精舍」,[2]溪谷乃有了「尋牛谷」新名稱。可惜,民國九十七(2008)年卡玫基颱風肆虐,九十八(2009)年又有莫拉克颱風接續摧殘,精舍所在臺地已經為土石流淹沒,其中一棟沒被沖走的房子,也為漂流下來的大樹幹貫穿

災後,山區崩塌嚴重,滴水崁溪中游也為大量土石掩埋。在交通斷絕之下,山區住戶全數自動撤離,部分由政府安置於杉林的大愛園區。也由於政府採行山林休養生息政策,不再復舊產業道路;少了人為干擾,相信滴水崁溪山區,已經野出一片蠻天荒地。

民國一一三(2024)年11日星期一

 

[1] 承修者:臺灣縣知縣魯鼎梅。總理:謝家樹、林起述。總輯: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乾隆十四至十九(17491754)年間刊行,頁415

[2] 一、吳一忠,〈塵世間──再尋一頭牛〉(人間福報˙副刊,2006-09-29)。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266672013-10-06瀏覽)。二、郭廷立,〈【山居筆記】新竹與老竹〉(人間福報˙副刊,2022-12-01)。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209622013-10-06瀏覽)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