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置頂照片)湯姆生馬雅各南臺灣檔案的關鍵國際人物:(左)湯姆生在廈門(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London)。(中)馬醫生與家人(Maxwell and Family)(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提供,2016-05-25)。(右)武裝的必麒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提供)──戮力踏查研究,終獲國內外專家學者與單位陸續提供寶貴圖資支持.PNG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大事記  游永福

零、開場白

西元1871年湯姆生馬雅各南臺灣檔案,加上1865年馬雅各與必麒麟檔案,游永福在2001年首度接觸之後為之驚艷,因為這批照片富含 宗教、維生、族群服飾、建築、地景與地質之美;而湯姆生繪製於1873年的〈南福爾摩沙素描地圖〉有族群分布之奇,文字報導則有族群互動之異;實際踏查之後,發現路徑沿線的生態、產業、飲食與文化,更是炫麗──感謝旗美社大、高雄第一社大生態社、甲仙愛鄉協會協助調查2015年起,國立成功大學楊中平、簡聖芬、翁裕峰、張秀慈馬薇茜等幾位老師,或開授〈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課程,或以台南市左鎮馬雅各教區為大學社會實踐計畫的實踐場域,期望翻轉人口日益下降的偏鄉;翁裕峰老師在轉進實踐大學高雄校區之後,又透過USR連結必麒麟主題並串聯旗美九區,期望帶領民眾認識東高雄九區的地方產業及文化特色。而路徑各聚落與團體,都一步一腳印,為厚植特色而努力。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廖安惠老師與盧啟明牧師,除了馬雅各史料、照片與手稿的認真挖掘統整,也持續關注〈馬雅各之路〉的建構。

置頂照片:湯姆生馬雅各南臺灣檔案的關鍵國際人物:(左)湯姆生在廈門(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London)。(中)馬醫生與家人(Maxwell and Family)(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提供,2016-05-25)。(右)武裝的必麒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提供)──戮力踏查研究,終獲國內外專家學者與單位陸續提供寶貴圖資支持

20191030日是個關鍵日子,游永福的《尋找湯姆生》專書出版;新書發表會,於118日晚上在高雄三餘書店舉行,發表會結束,蒞臨參與的翁裕峰老師,留下來與游永福、曾麗雲繼續攀談至深夜,接著把訊息轉達成大幾位老師,於是,大家在各自場域的努力開始有了交流或交集。

游永福於20201222日招集成立〈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工作坊團隊;2021513日,旗美社大張正揚校長為了讓課程已經結束的〈走讀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更豐富,特別安排了一趟結合成大張秀慈老師團隊的參訪行程,乃與台南神學院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有了互動。

都說團結力量大,分進之中不妨合擊;永福會先徵求老師、聚落、團體與教會同意之後,再把大家的努力納入大事記裡面,好讓政府與大眾知道:學界、長老教會與民間,一直戮力打拼不懈。那麼,且讓我們大大方方,一篇一篇呈現〈湯姆生馬雅各之路〉這一條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路徑的建構過程,及其特有魅力。(發文好日子,時值2021年冬至,也是工作伙伴Yu Hsin Yi生日,一併祝賀!)

地圖:湯姆生繪製於1873年的〈南福爾摩沙素描地圖〉有族群分布之奇,報導則有族群互動之異(圖資提供: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游永福標示)OK-浮水印.png

地圖1:湯姆生繪製於1873年的〈南福爾摩沙素描地圖〉有族群分布之奇,文字報導則有族群互動之異(圖資提供: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游永福標示)

圖2:1871約翰湯姆生南台灣旅行地圖衛星影像對照版(底圖圖資: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圖資提供: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內容標示:游永福).png

地圖21871約翰湯姆生南台灣旅行地圖衛星影像對照版(底圖圖資: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圖資提供: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內容標示:游永福)

壹、序曲

(一)2001年,游永福在探究資料稀少的甲仙文化歷史時,驚喜發現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在18714月來過甲仙,除了照片還有文字報導,乃一頭栽入湯姆生南臺灣檔案的探究。當時,檯面上得見的湯姆生相關書籍有《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王雅倫,1997)、《福爾摩沙大旅行》(劉克襄,1999),之後則又有《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荷蘭人藍伯特,2002)與《從地面到天空 臺灣在飛躍之中》(法國人魏延年,2006)兩書。

(二)2004年起,針對湯姆生照片,游永福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王雅倫老師,先在紙本信件交流討論;學習使用電腦之後,即在電子信箱中熱絡互動,還承蒙提供潘稀祺牧師的《臺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擷取影印資料,對馬雅各醫生奉獻臺灣的努力有了基本瞭解。

(三)20059月,游永福承蒙劉克襄老師影印寄贈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 1898英文版書稿之臺灣段落,協助進行研究;接著時任講師的周富三老師,也於同一年12月,提供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1875, Chapter 11 " Notes of a Journey in Southern Formosa, 1873 " 之英文列印給游永福參考,湯姆生檔案相關中譯的疑義,乃得持續釐清。

 

1游永福的約翰湯姆生早期研究資料剪影,感謝王雅倫、劉克襄與周富三等三位老師,及法國魏延年提供資料.jpg

照片1:游永福的約翰湯姆生早期研究資料剪影,感謝王雅倫、劉克襄與周富三等三位老師,及法國魏延年提供資料

(四)200511月起,游永福在甲仙形像商圈前、後任理事長陳漢南、林德寰,及鄭添德、陳誌誠、洪秀花、許淑卿、鄭源智、王文明、董武慶等伙伴,以及大姊游秀葉、二哥游正成陪伴下,開始湯姆生文化路徑踏查工作,甲仙、荖濃、六龜里、山杉林與溝坪等溪谷與山徑,都一次又一次留下深深足跡。

(五)2006831日,游永福的《甲仙文史記事》出版,第四輯為〈必麒麟、馬雅各與湯姆生的內山之行〉,初步探討三位英國人兩兩深入南臺灣內山地界的見聞與記錄。(2021-12-23

(六)20069月,游永福因為《甲仙文史記事》的出版,引起魏延年René Viénet先生注意而有了交流;同年1017日,引領魏延年、倫敦威爾康圖書館影像收藏部主任威廉˙舒巴赫(William Schupbach)、倫敦大英圖書館手稿部哲伍德影像收藏館主任約翰˙法康納(John Falconer),及英國籍具獨立學者、講師、攝影師與設計師身分的麥克˙葛雷(Michael Gray),及其夫人──擁有攝影歷史顯像程序講師與示範專家的芭芭拉˙葛雷(Barbara Gray)等五位學者訪問團走訪〈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路徑〉,來到木柵,承蒙林忠安老師等平埔族親熱情接待,一如1871年,讓學者們留下美好印象。

2(左)歐洲五位學者訪問團走訪〈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路徑〉在熱蘭遮城留影。(中)與(右)來到木柵,承蒙林忠安老師等西拉雅平埔族親熱情接待,一如1871年,讓學者們留下美好印象.PNG

照片2:(左)歐洲五位學者訪問團走訪〈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路徑〉在熱蘭遮城留影。(中)與(右)來到木柵,承蒙林忠安老師等西拉雅平埔族親熱情接待,一如1871年,讓學者們留下美好印象

 

3(左)歐洲五位學者訪問團在甲仙埔過夜之後,走訪甲仙350高地生態園區,眺望甲仙埔。(中)訪問團來到湯姆生拍照的白雲仙谷,流連忘返。(右)訪問團來到荖濃,比對湯姆生照片中的「北新開山」.PNG

照片3:(左)歐洲五位學者訪問團在甲仙埔過夜之後,走訪甲仙350高地生態園區,眺望甲仙埔。(中)訪問團來到湯姆生拍照的白雲仙谷,流連忘返。(右)訪問團來到荖濃,比對湯姆生照片中的「北新開山」

201381920日,魏延年先生與助理,在游永福與伙伴王文明、董武慶引領下,再度走訪〈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路徑〉,目的是拍攝湯姆生照片取景點對比影像,以為策展湯姆生時應用。由於互動良好,同月魏延年特別寄贈了一批湯姆生A3修片檔珍貴照片給游永福。(2021-12-25

4(左)魏延年帶著伴手禮走訪荖濃黃家。(中)入境問俗拿香敬拜玄天上帝的魏延年,受到黃家上下與荖濃社區朋友豎大拇指歡迎。(右)魏延年展示他帶來的湯姆生照片,大家熱烈討論.PNG

照片4:(左)魏延年帶著伴手禮走訪荖濃黃家。(中)入境問俗拿香敬拜玄天上帝的魏延年,受到黃家上下與荖濃社區朋友豎大拇指歡迎。(右)魏延年展示他帶來的湯姆生照片,大家熱烈討論

七)2012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在辦理【玻光流影:約翰˙湯姆生世紀影像特展】同時,推出了特展專書,專書有林志明老師的〈古影像的數位生活:「湯姆生特展」的時代意義〉與王雅倫老師的〈141年後的玻光流影──再探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的亞洲影像報告與攝影美學〉兩篇長文,前者對湯姆生的玻璃底片細節與意義有深入探討,後者則給了湯姆生照片一次完整的檢視。

(八)20133月,透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石文誠先生提供電子信箱,游永福與正在翻譯並統整李仙得《臺灣紀行》的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開始交流,之後深入探討湯姆生。

(九)2013415日,在18714月熱情接待湯姆生與馬雅各一行10人的荖濃接待家庭,游永福以湯姆生記錄的「Hong」姓氏關鍵字,及有背景山的荖濃Hong家左右前方拍攝的兩張照片來比對,終於幸運找到了;姓氏,確定是「黃」。

執行任務的游永福與兒子游心一非常高興;被告知長輩事蹟的黃家大姊素玲,也意外又驚喜,馬上將難得訊息通知家人。從此,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進入一個嶄新境界,也多了一處走訪好點。(2022-01-13

照片5:(上)湯姆生的〈荖濃Hong-Ko的房屋〉影像截取。(下)黃家現地影像(游永福攝影,2013-04-15)-浮水印.png

照片5:(上)湯姆生的〈荖濃Hong-Ko的房屋〉影像截取。(下)黃家現地影像(游永福攝影,2013-04-15

照片6:(左)湯姆生的〈荖濃平埔老婦們〉影像。(右)黃家後人現場留影,人物左起:黃凱萱、黃素玲 、黃秀麗、黃飛虎(1923-2015)、黃華榮(照片提供:鄭立明導演,攝影時間:2013-04-18)-浮水印.png

照片6:(左)湯姆生的〈荖濃平埔老婦們〉影像。(右)黃家後人現場留影,人物左起:黃凱萱、黃素玲 、黃秀麗、黃飛虎(1923-2015)、黃華榮(照片提供:鄭立明導演,攝影時間:2013-04-18(十)2013418日上午,鄭立明導演的高雄市電影館影象創作獎助《尋找木柵女》短片,由游永福引領來到荖濃黃家拍片。中午,一行人前往鄰近的寶來用餐,自我介紹時,游永福說自己學歷低,是四年制高中畢業的;攝影師聽完說他是五年制高中畢業的,一時間兩人惺惺相惜,見證有沒有學歷都要很努力,才能有一口飯吃的景況。下午,轉赴甲仙白雲仙谷繼續錄影。隔日,亦即419日,是到旗津拍攝。《尋找木柵女》短片,於20131027日在高雄市電影館首映,同一年入選日本東京短片節播映;2014113日,同時榮獲第36屆金穗獎與最佳實驗片獎殊榮。(2021-12-27)

 

5(左)《尋找木柵女》旗後燈塔拍片現場,游永福嘎了一角(鄭立明導演提供,2013-04-19)。(右)《尋找木柵女》在高雄市電影館首映留影(鄭立明導演提供,2013-10-27).PNG

照片7:(左)《尋找木柵女》旗後燈塔拍片現場,游永福嘎了一角(鄭立明導演提供,2013-04-19)。(右)《尋找木柵女》在高雄市電影館首映留影(鄭立明導演提供,2013-10-27

(十一)201387日,游永福終於上網買到了湯姆生口中的「荔枝乾」,回溯18714月,湯姆生來到臺灣府城拜見臺灣道臺時,留下為了答謝我替他拍攝相片,他送了我一小盒茶葉和一些荔枝乾。可惜的是,茶葉在我抵達香港之前就壞了,不過那些荔枝乾非常棒的報導,18714月臺灣出現荔枝乾的確很稀奇!經過追蹤,道光元(1821)年謝金鑾、鄭兼才所纂修的《續修臺灣縣志》,卷一地志「物產」單元裡有「荔支臺地無之,邑獨種,近皆成林,美不減內地」的記錄,亦即臺灣縣當時確實有栽種荔枝;而關於荔枝乾,湯姆生的原文確有「The lichees were very good」的書寫。只是游永福在研究初期,網路都找不到臺灣有荔枝乾的訊息,那麼為何201387日能買到荔枝乾呢?這都得感謝吳寶春20103月以荔枝乾、埔里有機玫瑰、荔枝酒等創意素材,創作「荔枝玫瑰」歐式麵包,打敗各國精英,奪得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師賽(Master Baker 2010)冠軍殊榮,讓默默無聞的臺灣的荔枝乾受到關注。希望因為湯姆生、因為吳寶春,這個十個人只有一個人知道的臺灣荔枝乾好味,能更加受到應有的重視。而游永福購自嘉義竹崎福荔旺山產行的荔枝乾,業者從1952年即進行烘焙作業,到林正甲已經是第二代了,由於累積了70年的寶貴經驗,品質一向穩定。(2022-01-09

6(左)湯姆生在臺灣府城品嚐到臺灣道臺贈送的荔枝乾。(中)2010年3月,吳寶春以荔枝乾、埔里有機玫瑰、荔枝酒等創意素材,創作「荔枝玫瑰」歐式麵包,打敗各國精英,奪得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殊榮。(右)嘉義竹崎的福荔旺山產行的荔枝乾,業者從1952年開始烘焙,到林正甲已經是第二代了,累積了70年的寶貴經驗,品質很穩定.PNG

照片8:(左)1871年4月,湯姆生在臺灣府城品嚐到臺灣道臺贈送的荔枝乾。(中)20103月,吳寶春以荔枝乾、埔里有機玫瑰、荔枝酒等創意素材,創作「荔枝玫瑰」歐式麵包,打敗各國精英,奪得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殊榮。(右)嘉義竹崎的福荔旺山產行 0934-155-210 的荔枝乾,業者從1952年開始烘焙,到林正甲已經是第二代了,累積了70年的寶貴經驗,品質很穩定

(十二)20139月,在旗美社區大學支持下,游永福的【循著湯姆生足跡˙邁入禁向之邦】課程開課了,是從左鎮教會分五個段落徒步到六龜里,沿路進行走讀與調查,吸引了甲仙、旗山,及高雄社區大學生態社王春智老師一票伙伴參與,沿線生態樣貌有了初步記錄。第一堂室內課程,是在天主教真福山視聽室,選擇真福山有兩個理由:1對分布各處的學員,是適中位置。2湯姆生與馬雅各,在18714月,就風塵僕僕從真福山山腳經過。3單國璽樞機主教創立的真福山,圓滿了馬雅各醫生在南仔仙溪設置服務據點的願望。

2013929日,【循著湯姆生足跡】課程在持續進行之後,游永福發覺:湯姆生南臺灣檔案內容確實豐富!路徑沿線資源更是精采!深具聯合國線性文化遺產內涵,乃臉書成立【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公開社團,提供成員發佈並分享研習與田野調查心得。

 

6(左)旗美社大【循著湯姆生足跡】課程,在天主教真福山簡報分享,氣氛愉悅。(中)踏查行程來到地質豐富、景觀優美的白雲仙谷。(右)踏查行程來到荖濃溪谷,每個人都欣喜找到紋路美麗的石頭,離開前又把石頭歸位.PNG

照片9:(左)旗美社大【循著湯姆生足跡】課程,在天主教真福山簡報分享,氣氛愉悅。(中)踏查行程來到地質豐富、景觀優美的白雲仙谷。(右)踏查行程來到荖濃溪谷,每個人都欣喜找到紋路美麗的石頭,離開前又把石頭歸位

(十三)20143月,游永福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的研究副技師廖泫銘先生交流兩年之後,獲得廖先生協助,取得威爾康圖書館湯姆生照片電子檔,影像在放大之後釐清了很多細節,讓研究更上一層樓。

(十四)2014526日,台中蔡慶彰老師,知道游永福正進行湯姆生檔案與濕版攝影研究,特別宅配寄贈一部濕版蛇腹照相機,作為展示之用,共襄盛舉情誼感人!(2021-12-29

7(左)濕版蛇腹照相機前側面。(中)濕版蛇腹照相機正前面。(右)濕版蛇腹照相機背側面(蔡慶彰老師盛情贈送,2014-05-26).PNG

照片10:(左)濕版蛇腹照相機前側面。(中)濕版蛇腹照相機正前面。(右)濕版蛇腹照相機背側面(蔡慶彰老師盛情贈送,2014-05-26

(十五)2015年3月,游永福的湯姆生檔案研究有了階段成果,乃在南橫三星旅客服務中心二樓的「我是甲仙人展藝中心」,將魏延年贈送的A3照片裝框,由展藝中心馬若珊與Joshua Heald兩位老師,協助相關搭配圖檔外送列印,一起策展【就是要看見臺灣之美: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特展】。開幕當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呂理政館長代表文化部長洪孟啟前來祝賀,甲仙區最受歡迎的李秀蓉區長當然蒞臨鼓勵,熱烈參與的在地伙伴讓來賓(也有來自臺北的)見證甲仙的活力。展覽特色,是每一張照片都有身份證,亦即照片說明,加上預約導覽,聞風而來的臺灣各界人士,絡繹於途,還迸出大大小小火花。然而導覽費收入,在扣除展覽相關圖資列印,及開幕時遠來來賓的伴手禮與午餐費用之後,游永福倒貼了,時任甲仙愛鄉協會理事長的陳敬忠,聽聞此一情況,馬上交代伙伴送來2000元挹注,展現了群策群力的溫馨!

8(左)【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照片特展】開幕當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呂理正館長代表文化部長洪孟啟前來祝賀,甲仙區最受歡迎的李秀蓉區長當然蒞臨鼓勵。(中)旗美社大校長、老師與班代團隊蒞臨觀展,用心又專注。(右)2017年12月起移師甲仙圖書分館成為常態展的特展,吸引了法國景觀設計師藍傑鴻前來,與游永福展開愉悅熱絡互動.PNG

照片11:(左)【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照片特展】開幕當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呂理政館長代表文化部長洪孟啟前來祝賀,甲仙區最受歡迎的李秀蓉區長當然蒞臨鼓勵。(中)旗美社大校長、老師與班代團隊蒞臨觀展,用心又專注。(右)201712月起移師甲仙圖書分館成為常態展的特展,吸引了法國景觀設計師藍傑鴻前來,與游永福展開愉悅熱絡互動

201712月起,【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特展】,繼續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甲仙圖分館隆重展出,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湯姆生影像常態展。展覽,也吸引了法國景觀設計師藍傑鴻前來,與游永福展開愉悅熱絡互動。(2022-01-06

(十六)2015724日,天氣晴,游永福保握機會,僱請木梓潘老先生開車接送,來到木柵與溝坪中間的烏山稜線鞍部,拍攝到湯姆生口中的離開木柵後遭遇的第一座山,讓我們對前方的旅程有了些許概念。我們必須要攀登陡峭又光禿禿的山脊,沿著山脊鋒利如刃的邊緣上到山頂,我擔憂地不時回頭看看我們的挑夫(六個從木柵來的健壯平埔族人),因為不論是哪一邊,他們一旦失足就會從數百呎高的地方墜落。最後我們終於到了山頂,辛苦也得到了回報──得以飽覽群山圍繞山谷的壯麗景致,並眺望遠方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在狹長幽谷的極東,我們可以辨認出小小的柑仔林村之柑仔林範圍。

到了2010512日,游永福與甲仙愛鄉協會伙伴,執行「社區林業計畫」之「1871湯姆生內山步道探勘」,來到烏山稜線鞍部現場,特別引領伙伴在樹木縫隙眺望柑仔林位置;由於樹木一直長高,期望未來能在稜線適當位置施設瞭望台。20211011日,游永福再以谷歌地球衛星地圖截取,標示出眺望點位置與經緯度:120°28'41.81"E 22°58'39.21"N,方便有心人應用;未來,相關好點都會有經緯度標示。(2022-01-17

12(左)2015年7月24日,天氣晴,游永福僱請木梓潘老先生開車接送,來到木柵與溝坪中間的烏山稜線鞍部,拍攝到湯姆生口中的「壯麗景致」與「小小的柑仔林村」。(中)2010年5月12日,游永福引領伙伴在樹木縫隙眺望柑仔林位置。(右)2021年10月11日,游永福再以谷歌地球衛星地圖截取,標示出眺望點位置與經緯度:120°28%5C41.81E 22°58%5C39.21N.PNG

照片12:(左)2015724日,天氣晴,游永福僱請木梓潘老先生開車接送,來到木柵與溝坪中間的烏山稜線鞍部,拍攝到湯姆生口中的「壯麗景致」與「小小的柑仔林村」。(中)2010512日,游永福引領伙伴在樹木縫隙眺望柑仔林位置。(右)20211011日,游永福再以谷歌地球衛星地圖截取,標示出眺望點位置與經緯度

(十七)2015年至2021年,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簡聖芬老師,開辦【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課程,深化大學與社區的連結。到了2019年,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由張秀慈老師發起,簡聖芬老師也共襄盛舉加入;團隊運作,立基在成大人社中心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之上,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策略面向,持續在左鎮區與在地夥伴協力共創。該學期有「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實習」、「文化遺產創意行銷」、「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創作實務與反身性方法論」以及「X世代跨域探索與實踐」課群的師生在左鎮進行共學。老師們特別感謝「公舘社區社區發展協會」長期合作,讓成大師生有機會透過課程參與,親身了解臺灣城鄉發展兩極化的議題,並透過實作進行解決方案的研擬和實驗。

請看網址連結:https://sites.google.com/gs.ncku.edu.tw/zhuocheng/

(十八)2016213日,游永福的湯姆生專書撰寫告一段落,承蒙素未謀面的美國里德學院費德廉教授,不吝給予建議、指導與提供圖資;成功大學王雅倫副教授也持續指教。在百忙中,兩位老師還撥冗為專書寫序,疼惜盛情讓游永福感念在心。另,郭吉清老師忍受蚊蟲攻擊,親自與山友謝正坤前往壽山南脈山脊的東面北側,由帶刀的謝先生撥開藤蔓,好拍攝湯姆生的〈打狗沙岬〉照片對比影像,並協助釐清打狗港相關疑義,盛情令永福難忘。

13(左)郭吉清老師忍受蚊蟲攻擊,親自與山友謝正坤(左下角)前往壽山南脈山脊的東面北側,由帶刀的謝先生撥開藤蔓,好拍攝湯姆生的〈打狗沙岬〉照片對比影像。(右)郭吉清老師特別擺出抱胸姿勢,協助釐清湯姆生的〈旗後山山腳礁岩〉照片取景位置.PNG

照片13:(左)郭吉清老師忍受蚊蟲攻擊,親自與山友謝正坤(左下角)前往壽山南脈山脊的東面北側,由帶刀的謝先生撥開藤蔓,好拍攝湯姆生的〈打狗沙岬〉照片對比影像。(右)郭吉清老師特別擺出抱胸姿勢,協助釐清湯姆生的〈旗後山山腳礁岩〉照片取景位置

(十九)2017年,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老師,以古道及志工旅遊為主題,申請農村再生創新研究計畫,實際進行左鎮古道的踏勘,尋找連結左鎮到木柵的古道。

(二十)2018年起,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楊中平老師,開授〈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課程。楊老師希望以〈馬雅各之路〉為題,連結到法國至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帶著通識課學生探索傳教士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醫生在南部山區傳教的路線,藉而展開一趟心靈與土地的對話,發展成心靈旅遊的路線,讓同學們體驗大自然之美,感受在地文化與歷史,並與在地居民互動。網址連結: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crm/course_map/course.php?dept=A9&cono=A939400

(二十一)2019年起,張秀慈老師帶領成大師生透過教育部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立基在成大人社中心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在之前左鎮的基礎之上,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策略面,進行台南左鎮、龍崎及高雄內門、田寮等惡地形地區的專業實踐。(2020-01-21

(二十二)2019年,國立成功大學翁裕峰老師初次嘗試連結臺灣歷史博物館一起「解讀左鎮,不論是文史資料的建立、整理、出版,還是文創」。經聯繫館長林崇熙教授,獲知他們已派陳怡菁研究員與左鎮國中,進行【左鎮糖鐵遺址】主題調查,挖掘與厚植地方資源。且看主題簡介:連續兩年的時間,由臺灣歷史博物館、左鎮國中,以及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共同協作,調查左鎮過去糖鐵遺址及彙整過去重要歷史點位。五天時間,學生們藉由歷史照片,瞭解過去左鎮糖業鐵路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地點;其中,照片包含當時日本人負責測量土地、埋炸藥炸山、規劃鐵路地形圖、臺灣人建造鐵路、用雙手開挖山壁、搭建橋樑等等工作影像。透過影像,學生們藉著照片出現的背景,推測當時發生的地點;確認地點後,由老師帶領學生們到照片中的地點尋找當時遺留下的痕跡,並且藉著照片比對現今景象。透過一系列田野調查,學生們回到教室之後,於TGOS地圖協作平台上將所拍攝照片建立點位,並且附上照片說明。協作地圖未來除繼續增加點位資訊,也能夠作為資訊彙整平台。

14(左)三校合作自行車導覽志工課程(翁裕峰老師提供,2016-05)。(右)引進電動輔助自行車(翁裕峰老師提供,2018-12).PNG

照片14:(左)三校合作自行車導覽志工課程(翁裕峰老師提供,2016-05)。(右)引進電動輔助自行車(翁裕峰老師提供,2018-12

15翁裕峰老師團隊繪製台灣縮影地圖(2018-11).PNG

照片15:翁裕峰老師團隊繪製台灣縮影地圖(2018-11

地圖的「圖徵屬性檢視」,有圖徵編號、分類、建制者、名稱、描述、圖像及資料來源、經度、緯度與建立時間等項目,內容扼要。依據訊

息,完成建立時間為2020122日。網址連結:https://www.tgos.tw/MapSites/Web/Map/MS_Map.aspx?themeid=20974&type=view&visual=Class

(二十三)2019年7月31日開始,由 社創中心國貿系助理教授翁裕峰領銜的實踐大學師生,透過USR計畫連結必麒麟主題並串聯旗美九區,期望帶領民眾認識東高雄九區的地方產業及文化特色。(2022-02-21)

貳、《尋找湯姆生》旋風

(一)2018410日,《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書書稿,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資產類」12萬元出版獎助,是獎助出版社;讓出版單位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出版專書更具信心。

(二)20191030《尋找湯姆生》專書由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出版,並獲王雅倫張美陵(攝影藝術家、教師、策展人)、張蒼松(攝影家、策展人)、黃明川(電影導演)、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劉克襄(作家)、謝佩霓(藝評家、《玻光流影》湯姆生攝影展策展人)等七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為文推薦: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488128367909583&set=a.632021036853668

14(左)《尋找湯姆生》專書到達甲仙(曾麗雲攝影,2019-10-29下午6點30分)。(右)甲仙好好店(今甲仙愛鄉微食堂)熱絡溫馨新書發表會後合影(曾麗雲攝影,2019-11-02)。.PNG

照片16:(左)《尋找湯姆生》專書到達甲仙(曾麗雲攝影,2019-10-29下午630分)。(右)甲仙好好店(今甲仙愛鄉微食堂)熱絡溫馨新書發表會後合影(曾麗雲攝影,2019-11-02)。

112日,《尋找湯姆生》專書在甲仙好好舉行新書發表會,甲仙李秀蓉前區長與許烱華現任區長,還有旗美社大與美濃愛鄉協進會伙伴,及甲仙、內門、高雄市區眾多親朋好友都前來共襄盛舉,場面熱絡溫馨。

(三)2019115日,林培訓(佚凡),發表了一篇【僞書評】〈記注有成法的故事人──讀游永福《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文,報導相當用心。(2022-01-25

文章連結:https://mypaper.pchome.com.tw/iamwrittenmyself/post/1380913980?fbclid=IwAR36hq-Xyjz3d2cC0XWhFB4ndKjf4OdtH48APCRSzf3G1Vl3Uc05pFt4It8

(四)2019118日晚上,出版社安排舉辦的《尋找湯姆生》新書發表會,在高雄市三餘書店隆重上場,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龍傑娣,邀請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為嘉賓,鼓勵新書不遺餘力;游永福的老朋友王和安老師伉儷,也特別從新北市南下助講。發表會不但爆場,書店的《尋找湯姆生》新書竟然銷售一空,向隅者不少。

15(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王和安老師伉儷遠從新北市南下助講(曾麗雲攝影,2019-11-08)。(中)新書發表會爆場,感謝各界來賓與親朋好友鼓勵(曾麗雲攝影,2019-11-08)。(右)謝佩霓老師鼓吹新書不遺餘力(曾麗雲攝影,2019-11-08).PNG

照片17:(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王和安老師伉儷遠從新北市南下助講(曾麗雲攝影,2019-11-08)。(中)新書發表會爆場,感謝各界來賓與親朋好友鼓勵(曾麗雲攝影,2019-11-08)。(右)謝佩霓老師鼓吹新書不遺餘力(曾麗雲攝影,2019-11-08

16(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游永福希望能「拋磚引王」,但是不知到「王」在哪裡(Lai Yu Ju攝影,2019-11-08)。(右)游永福認真依序為來賓簽書中(曾麗雲攝影,2019-11-08).PNG

照片18:(左)《尋找湯姆生》三餘書店新書發表會,游永福希望能「拋磚引王」,但是不知到「王」在哪裡(Lai Yu Ju攝影,2019-11-08)。(右)游永福認真依序為來賓簽書中(曾麗雲攝影,2019-11-08

參與來賓,有大學與中學老師,有文化工作與文化愛好者,有攝影藝術工作者,有高雄市社區大學生態社老師與伙伴,有游永福好朋友等等,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的翁裕峰老師,與高雄駁二特區典像濕版攝影工藝郭建良老師,便是在會後留下來交流到深夜而認識的。(2022-02-01虎年新年平安吉祥)

(五)20191126日,游永福應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之邀,進行《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題分享,這一場台北地區首場湯姆生講座,游永福定位為一趟深切感恩與回饋之旅,因為研究過程,承蒙中心研究副技師廖炫銘先生鼎力協助。除了中研院同仁,高天瑞備役上校、季媚與夫婿賴先生也前來共襄盛舉。

19(左)游永福應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之邀,進行《尋找湯姆生》專題分享(王鵬惠攝影,2019-11-26)。(中)高天瑞備役上校也前來共襄盛舉(彌勒熊攝影,2019-11-26)。(右)游永福與研究過程鼎力協助的中心研究副技師廖炫銘先生合影(彌勒熊攝影,2019-11-26).PNG

照片19:(左)游永福應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之邀,進行《尋找湯姆生》專題分享(王鵬惠攝影,2019-11-26)。(中)高天瑞備役上校也前來共襄盛舉(彌勒熊攝影,2019-11-26)。(右)游永福與研究過程鼎力協助的中心研究副技師廖炫銘先生合影(彌勒熊攝影,2019-11-26

(六)2019年11月22日,林吉洋,在《上下游》,發表一篇〈深山小書店老闆游永福,耗費18年《尋找湯姆生》〉深入報導,除了帶動書的買氣,讓更多人知道【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的重要: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7053/

(七)2019年12月22日,王志宏,【經典TV】推出《尋找湯姆生》錄影精采訪問,為專書與線性文化遺產推波助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tEfD20pYM&ab_channel=%E5%A4%A7%E6%84%9B%E9%9B%BB%E8%A6%96TzuChiDaAiVideo

(八)2019年12月23日,游永福應邀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進行〈聚合果與單生果: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踏查研究〉專題分享,能有此分享緣由,是由陳萬益教授、水木書苑蘇至弘老闆與圖書館陳姿臻連結促成;12月26日,圖書館在講座之後報導:

20(左)游永福應邀在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進行〈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踏查研究〉分享。(中)講座進行到荖濃hong家,亦即接待家庭,游永福以口琴演奏〈黃昏的故鄉〉,引領來賓認識hong的文讀福佬音。(右)游永福帶來自創的金莎立體紅包,分享勇敢回應的來賓(陳姿臻攝影,2019-12-23).PNG

照片20:(左)游永福應邀在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進行〈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踏查研究〉分享。(中)講座進行到荖濃hong家,亦即接待家庭,游永福以口琴演奏〈黃昏的故鄉〉,引領來賓認識hong的文讀福佬音。(右)游永福帶來自創的金莎立體紅包,分享勇敢回應的來賓(陳姿臻攝影,2019-12-23

21(左)「我們希望老師的『拋磚引王』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而缺的這一『、』,就是要集結眾人之力呀!」(中)游永福與陳萬益教授合影。(右)分享結束大合照(陳姿臻攝影,2019-12-23).PNG

照片21:(左)「我們希望老師的『拋磚引王』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而缺的這一『、』,就是要集結眾人之力呀!」(中)游永福與陳萬益教授合影。(右)分享結束大合照(陳姿臻攝影,2019-12-23

因著陳萬益教授在臉書上所分享的一句話『難得的人,難得的書。』而牽起了這場難得的緣份,讓我們能夠現場聆聽游永福老師帶來如此有意義且感人的分享。」

「演講中,老師娓娓道來他是如何循著湯姆生148年前的路線與蛛絲馬跡來找出當年的拍照地點,當然要再加上『上窮碧落下黃泉』那樣查找資料的精神,才能讓老師竟然找到了148年前接待過湯姆生的一家人的後代子孫,怎能不叫人感動呢!」

「老師謙稱如他這樣一個高中唸了四年的學生,都能夠去做到這樣的文史研究工作,並完成了《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這本書,在場的我們也一定有這個能力。也提到了這樣的工作還需要更多人的力量,因此老師分享了一張『拋磚引王』的投影片,為什麼是『王』呢?誠如老師在自序中所說的『期望此一深具世界線性文化遺產』內涵與潛力的這一【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文化路徑,能在本書出版後獲得國人與相關單位的重視。

「我們希望老師的『拋磚引王』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缺的這一『、』,就是要集結眾人之力呀!」(2022-02-06)

(九)20201月下旬,臺灣髮簪博物館小編萬里迢迢攜帶《尋找湯姆生》專書到英國,贈送倫敦威爾康圖書館、皇家地理學會、大英圖書館等等與湯姆生有關的單位,讓各單位知道湯姆生的福爾摩沙檔案,已經有精采的研究成果,也期望帶動相關各國與地區的湯姆生研究風潮,可說做足了國民外交與文化交流。

22(左)威廉˙舒巴赫主任收到《尋找湯姆生》專書與〈木柵女與嬰孩〉海報時,展現了笑容(小編攝影,2020-01-30)。(中)書到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小編攝影,2020-01-31)。(右)書到湯姆生墓園(小編攝影,2020-02-02).PNG

照片22:(左)威廉˙舒巴赫主任收到《尋找湯姆生》專書與〈木柵女與嬰孩〉海報時,展現了笑容(小編攝影,2020-01-30)。(中)書到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小編攝影,2020-01-31)。(右)書到湯姆生墓園(小編攝影,2020-02-02

而小編傳回的照片,只見威廉˙舒巴赫收到《尋找湯姆生》專書與彩色〈木柵女與嬰孩〉海報時,展現了笑容;14年不見,是蒼老了一些,真是時不與人!所以【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後續的路徑建構,刻不容緩。有心的小編,還在拜訪香港旅英湯姆生照片環球策展人姚詠蓓之後,依循指引前往湯姆生、夫人與兒子的合葬墓園,把《尋找湯姆生》專書與湯姆生的原版二手書併放墓碑前致意,並有請簽名。姚詠蓓等人請石匠重新整理的墓碑,湯姆生過世的日期非常清晰,釐清了目前網路的誤植。

更重要的是小編接受游永福請託,向威爾康圖書館預約,進行玻璃底片高度、寬度、厚度與重量的量測,充分展現了為文化共襄盛舉的大氣。小編此行,以被安排的1小時時間,確認獲得檢視的12片玻璃板,厚度都是2mm,這,有助於釐清其他底片重量與行程負重,知道湯姆生外拍確實辛苦。(2022-02-26

(十)2020年2月7日,翁裕峰老師聯絡並安排楊中平老師、張秀慈老師與助理、甲仙愛鄉協會伙伴、棋子老師,拜訪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討論催生〈湯姆生文化節〉與推動〈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路徑的可能性。

23:(左)實踐大學翁裕峰老師致詞。(右)高雄市立使博物館王主任致詞(游永福攝影,2020-02-07).PNG

照片23:(左)實踐大學翁裕峰老師致詞。(右)高雄市立使博物館王主任致詞(游永福攝影,2020-02-07

24:(左)成功大學張秀慈老師致詞。(右)成功大學楊中平老師以歐洲「朝聖之路」為例致詞(游永福攝影,2020-02-07).PNG

照片24:(左)成功大學張秀慈老師致詞。(右)成功大學楊中平老師以歐洲「朝聖之路」為範例致詞(游永福攝影,2020-02-07

(十一)2020年3月25日(生態社標示為3月18日),游永福應高雄社區大學生態社邀約,分享《尋找湯姆生》的〈子子孫孫有魚吃〉,分享說明如下:

臺灣第一次被深情凝視,像情人一樣,是在西元18714月。有了這一深情凝視,島嶼的人文之美與風光之麗,終於雍容浮現,浮現在細膩筆觸與聚焦鏡頭之上;而筆觸與鏡頭,在在充滿了濃醇感情。深情凝視者,是來自英國的世界級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為我們留下了南臺灣捕魚、地景、家屋、髮型、服飾等等精采樣貌。於是,台灣的歷史有了不同的寫法。」

為了湯姆生的南臺灣旅行檔案,居住甲仙的游永福以18年時間進行踏查研究,並彙整了國內外學者專家寶貴意見,終於在2019年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書,為湯姆生的後續研究與現地資源踏查,奠下了拋磚引玉基石。325日(三)晚上,游永福將從湯姆生照片裡的服裝樣式談起,為您分享1871年的西拉雅族新港社群與大武壠族等平埔原住民的穿著之美,以及催生「湯姆生文化節」與推動「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的展望,歡迎朋友們光臨指教與交流!」(2022-03-02

觀看之一記錄片請點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pfcQDpiQU&ab_channel=%E9%AB%98%E9%9B%84%E5%B8%82%E7%AC%AC%E4%B8%80%E7%A4%BE%E5%8D%80%E5%A4%A7%E5%AD%B8

觀看之二記錄片請點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nHWLH6YFY&ab_channel=%E9%AB%98%E9%9B%84%E5%B8%82%E7%AC%AC%E4%B8%80%E7%A4%BE%E5%8D%80%E5%A4%A7%E5%AD%B8

(十二)20204月至10月,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指導,甲仙愛鄉協會主辦的社區林業【湯姆生文化路徑林業調查】,緊鑼密鼓進行,企圖為〈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路徑〉的植物盤整出基礎資料。

25上排野生果實左起:薄瓣懸鉤子(大武壠族語:hom-hom)、南美假櫻桃、櫻桃小番茄、龍葵。下排野生果實左起:密花白飯樹、咬人狗、毛西番蓮、草海桐。.PNG

照片25:上排野生果實左起:薄瓣懸鉤子(大武壠族語:hom-hom)、南美假櫻桃、櫻桃小番茄、龍葵。下排野生果實左起:密花白飯樹、咬人狗、毛西番蓮、草海桐。

26上排野生植物左起:山同蒿、山芙蓉、閉鞘薑、野莧。下排料理左起:素炒山同蒿、重瓣芙蓉煎蛋、閉鞘薑炒肉片、潘志明的野莧料理「翡翠白玉紅寶石」.PNG

照片26:上排野生植物左起:山茼蒿、山芙蓉、閉鞘薑、野莧。下排料理左起:游永福的素炒山茼蒿、游家淳的重瓣芙蓉煎蛋、潘志明的閉鞘薑炒肉片、潘志明的野莧料理「翡翠白玉紅寶石」

野生食用植物的調查是重要項目,因為採集野果子提供食用或料理野菜來供餐,獨特風味可以區隔一般料理,更可產生經濟效益;有利可圖,容易讓在地民眾樂於守護環境。而野生食用植物,也是災難常態化,必須野外求生時的救命之所需。目前,調查已經累積不錯成果,希望「大地野菜園沒有邊界」的理想,早日實現。(2022-03-13

(十三)202045日,沈君帆和梁建裕,在《蘋果新聞網》發表【人生轉角】〈18年《尋找湯姆生》落魄書生重現百年足跡〉報導〉,內容涵蓋文字與〈隨落魄書生尋找湯姆生〉記錄片,讓專書銷售與〈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路徑的能見度向上推昇(2022-03-24https://tw.appledaily.com/micromovie/20200405/CR76HB2OQY2626KEV5S7XJJA5M/

(十四)2020421日,Selena《一開始就不孤單》發表了一篇〈《尋找湯姆生》投入十八年研究成果〉精采報導,讓不同領域朋友,深入認識這一份湯姆生的南臺灣檔案,知道游永福、老師與伙伴們的共同努力:http://zoyo.tw/book-20200421/

(十五)2020423日世界閱讀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文化部長鄭麗君推薦,列入走讀臺灣好書。

27(左)2020年4月23日世界閱讀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文化部長鄭麗君推薦,列入走讀臺灣好書。(右)2021年1月27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繼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得不藏書」典藏與推薦.PNG

照片27:(左)2020423日世界閱讀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文化部長鄭麗君推薦,列入走讀臺灣好書。(右)2021127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繼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得不藏書」典藏與推薦

2021127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得繼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得不藏書」典藏與推薦。(2022-04-05

(十六)202074日,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日本籍天江喜久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家屬,前來走訪荖濃黃家與荖濃溪谷,歡喜而歸。

28(左)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日本籍天江喜久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家屬,走訪荖濃黃家。(右)離開黃家之後,繼續走訪荖濃溪谷(天江喜久提供,2020-07-04).PNG

照片28:(左)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日本籍天江喜久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家屬,走訪荖濃黃家。(右)離開黃家之後,繼續走訪荖濃溪谷(天江喜久提供,2020-07-04

(十七)202084日,《尋找湯姆生》專書獲文化部第44屆圖書金鼎獎的「圖書編輯獎」(獎金15萬元)及「優良出版品推薦獎」。獎項是頒給出版社與出版社總編輯,圖書編輯獎有如後「得獎評語」:「《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獲高度共識而得獎,實至名歸。該書作者游永福,長期在高雄甲仙從事地分創生及文史工作。本書是他將關懷擴及全臺之力作,長期追蹤英國攝影師湯姆生(1837-1921)和馬雅各醫生(1836-1921的旅臺經驗,藉流傳下來的照片和文字資料,從事現地調查研究,以攝影和寫作編輯而成此書,我們認為他深入歷史現場,彰顯了文化遺產,對照古今,圖文雙美(評審委員:宇文正、李如青、李明璁、李博研、李瑞騰、林于弘、柯倩華、張娟芬、黃宗潔、詹偉雄、楊澤、鄭宇庭、蔡素芬、諶淑婷、謝仕淵)。」https://goldentripodawards.moc.gov.tw/gtawards/2020/award.asp

29(左)《尋找湯姆生》榮獲109年度第44屆金鼎獎殊榮(2020-08-04)(右)《尋找湯姆生》同一日再獲109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學術性書刊類優等獎殊榮(2020-08-04).PNG

29(左)《尋找湯姆生》榮獲109年度第44屆金鼎獎殊榮(2020-08-04)(右)《尋找湯姆生》同一日再獲109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學術性書刊類優等獎殊榮(2020-08-04

(十八)202084日,《尋找湯姆生》專書,同一日再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優等獎」,獎金有2萬元與獎牌,是獎勵作者游永福。

(十九)2020824日,Damakey 來賓在走訪普門之後,撰寫了〈甲仙奇人游永福〉專題報導,開頭兩段為:「游永福先生,他用了十八年時間,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專心為臺灣的本土做好一件事。」「話說十八年前,他看到了關於湯姆生攝影作品的報導,發現湯姆生在1871年於馬雅各醫生陪同下,曾到臺灣訪問,為打狗(高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到甲仙埔(甲仙)等沿路走過的地景,以及碰到的平埔原住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影像記錄。

精采文章連結:https://blog.xuite.net/damakey_vincent.9/wretch/589685391?fbclid=IwAR3HRpm0xEjbgK0dbpIaZSOF-GsoL1EfhOW8G2-Q6UxZ4t7L71GuECFGGzg

(二十)2020919日至1212日,游永福的【尋找湯姆生】課程,獲張正揚校長支持,間隔了7年之後,第二次在旗美社大開課。內容依序有:課程介紹、甲仙埔山溪、荖濃風情畫、馬雅各之路、湯姆生之行、古今打狗紀行。課程目標:1、用雙腳體驗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1871年南臺灣之行辛苦。2、用眼睛瞭解路徑沿線文化、生態、產業、宗教之美。3、用心成為文化關懷與生態保育先鋒。4、決心成為【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路徑導覽團隊一員。參與者大多來自高雄市與台南市,更有北部有心朋友遠道而來,游永福使出渾身解數,以報答所有學員,白雲仙谷行程抽筋之後受到伙伴鄭翊鎧按摩照顧而抒解;六龜里枋寮行程抽筋之後,幾位伙伴按摩了情況仍嚴重,由鄭添德與李永昌兩位有力人士輪流背負。

得特別一提湯姆生與馬雅各一行人來到枋寮時,湯姆生這麼記錄:「中午時分,我們在一個小村莊的茅屋前停了下來。對這些平埔番來說,我們狼吞虎嚥熟蛋和茶,一定是個野蠻的景象,他們才會發出埋怨聲和叫喊。馬雅各醫生依照慣例,在這裡和原住民交談,並為生病的人開藥。」用餐之後,馬雅各「依照慣例」,亦即每到一地都一樣,都親切「和原住民交談,並為生病的人開藥」,只說開藥卻沒提到收錢,正是今日說的「義診」了──馬雅各,已經將天國的福音,自自然然展現在行動上,為後繼者也為湯姆生,鋪展了人脈。

參與學員,也有18篇報導回饋,體驗的用心與撰寫的努力,令人感動,篇篇文章都是珍珠:https://puumen2727.pixnet.net/blog/category/1986785

30(左)游永福在旗美社大的【尋找湯姆生】課程,來到旗後海邊進行取景點解說(秦美蘭攝影,2020-11-28)。(中)學員來到湯姆生〈與我們的武裝嚮導在枋寮小溪〉照片取景點,以湯姆生的攝影風格留影(張正揚提供,2020-11-14)。(右)學員在枋寮小溪體驗「象草」花序的毛毛蟲爬升遊戲(張正揚提供,2020-11-14).PNG

照片30:(左)游永福在旗美社大的【尋找湯姆生】課程,來到旗後海邊進行取景點解說(秦美蘭攝影,2020-11-28)。(中)學員來到湯姆生〈與我們的武裝嚮導在枋寮小溪〉照片取景點,以湯姆生的攝影風格留影(張正揚提供,2020-11-14)。(右)學員在枋寮小溪體驗「象草」花序的毛毛蟲爬升遊戲(張正揚提供,2020-11-14

202172日,旗美社大隆重推出游永福的【尋找湯姆生】課程影像記錄〈走讀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感謝【國立屏東大學USR搖滾社會力計畫】活動攝影紀錄團隊:陳喬妤、紀柏先、鄭竹君、黃鈺齊、邱渝凱等伙伴隨行辛苦記錄!觀看記錄片請點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lIJzAeajg&ab_channel=%E6%97%97%E7%BE%8E%E7%A4%BE%E5%A4%A7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