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壠族原住民文化側記】之三十五
大武壠族的mai / 游永福
置頂照片: 阿里關潘德明大哥的蕃薯mai炊蒸準備, 一層米一層蕃薯,層層鋪排,就是要讓兩者好滋味水乳交融(游永福,2010)
關 鍵 字:大武壠族、mai(米+買)、阿里關、小林、荖濃、花蓮富里鄉東里村
分 類:祭祀食物
篩選理由:原住民大武壠族群祭典必需備辦食物
歷史源流:
根據《安平縣雜記》記載,臺灣的大武壠族,一向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十五日舉行禁向專心種作祭典,在九月十五日舉行開向豐年祭典。祭典中,有三樣供品是不可或缺而必須備辦的,即檳榔、酒與mai(米+買)──這三樣供品,都是祖靈最愛。
照片1:阿里關劉秀英阿妗的土豆mai已經炊蒸好,準備要上桌了(游永福,2010)
大武壠族製作mai的米,皆擇用朮米,亦即大家通稱的糯米,加上當地自產的土豆(即花生)、八月豆、蕃薯、芋仔、金瓜(南瓜)或芎蕉(香蕉)等鮮品一起來炊蒸而成。炊蒸過程,只有土豆、芋仔與八月豆,要噴灑些許鹽水來提味,全無添加其他配料,此一不油、不膩、少鹽、無糖的頑固堅持,有別於漢式的油飯與米糕,所以其香、其甜、其美味,純粹來自食物本身,亦即是最最自然的原味飲食了,頗符合當今醫學界與飲食界趨向自然的攝食理想與飲食風尚。
照片2:荖濃劉金斷阿嬤的豆仔mai(江雅惠,2013)
這些土豆mai、豆仔mai、蕃薯mai等等原味飲食,每年 大武壠族 農曆九月十五日,在大武壠族的阿里關、小林、荖濃、花蓮富里鄉東里村等聚落的夜祭活動中,仍是必備美食,綿延著族群極簡風的飲食與祭祀特色。
照片3:阿里關潘德明大哥的蕃薯mai,整個蒸籠端上桌,夠氣派吧!(游永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