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與父親累積七十年烘焙經驗的林先生家的荔枝乾好味,已經剝殼者:中間是桂味荔枝乾,兩側是黑葉荔枝乾(游永福攝影,2013).jpg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行動系列之二十四

全球食物短缺,現在進行式 / 游永福 / 文化生態工作者(高雄市)

筆者長期關注18714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福爾摩沙檔案,話說他在品嚐過臺灣荔枝乾之後,給了 " very good "(非常棒)的肯定。湯姆生能幸運品嚐到清嘉慶後期,亦即1811年左右開始大量栽種的臺灣荔枝果實烘乾好味,乃因他為當時的臺灣實際行政主官──臺灣道臺黎兆棠(18271894)拍攝照片,而獲贈荔枝乾與茶葉,才能為臺灣荔枝乾留下美好記錄。

置頂照片:與父親累積七十年烘焙經驗的林先生家的荔枝乾好味,已經剝殼者:中間是桂味荔枝乾,兩側是黑葉荔枝乾(游永福攝影,2013

素來,歐洲有〈朝聖之路〉,日本有〈熊野古道〉與〈奧之細道〉,大陸有東西向〈絲路〉、南北〈大運河〉與〈萬里長城〉,走訪者眾多。臺灣呢,也有三份湯姆生福爾摩沙報導與59張精采照片,及現地豐富產業、生態與地景資源衍生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精采路徑;除了講座與走讀,筆者特別重視特色農產品的介紹與推廣,及野生食用植物的認識與應用。

此一湯姆生給了 " very good " 肯定的臺灣荔枝乾,在2013年筆者就分享給參與課程的學員享用;然而,由於前年發現十個人中,有九個人不知道或沒品嚐過臺灣荔枝乾,乃於同年9聯繫兼營果園與烘焙的林正甲先生洽商銷售事宜,由於林先生與父親累積了七十年的烘焙經驗,品質管控得宜,所以在自產自銷與幾家有心店家共同努力下,到去年2月將所有荔枝乾全部出清。

去年,筆者的小店於8月下旬開始銷售荔枝乾,只到1018日就全部出清。林先生嘆氣說近幾年氣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今年荔枝產量只剩兩成!也難怪,國立屏東大學愛吃荔枝的施百俊教授說:「每年5月份從玉荷包品種開始,接著黑葉、桂味、糯米等荔枝一路產出,直到7月足足品味了三個月(講得幸福滿滿);2022年,卻只吃過一次就沒了。」

不止荔枝歉收,依據甲仙地區農會訊息,有機青梅今年產量只剩65,而且因為溫熱早熟,果粒較小。其他報導顯示,芒果,產量只有3成。龍眼,南部12成,嘉義以北2成,所以內門木柵有焙灶的棋子老師嘆氣說:「生食都無夠,哪還有通曝乾。」而小番茄,因為「瘋」,只有5成。台東鳳梨釋迦,落果與裂果嚴重,也只有5成──如此說來,氣候變遷,的確全面影響了臺灣的水果收成。

照片1:野果子(游永福記錄)與野莧料理(潘志明手藝).PNG

照片1:野果子(游永福記錄)與野莧料理(潘志明手藝)

何止水果!何止臺灣!去年8月,《綠色和平》報導2022世界糧食危機,指出氣候危機帶來更多更熱的白天和夜晚,加上極端水災和旱災,導致農產下降、糧食運輸受阻,也令主糧的營養受損。因氣候變遷加劇高溫,5月的嚴峻熱浪令印度部分地區的小麥作物枯萎

照片2:閉鞘薑料理(潘志明手藝)與山芙蓉或重瓣芙蓉料理(游家淳手藝).PNG

照片2:閉鞘薑料理(潘志明手藝)與山芙蓉或重瓣芙蓉料理(游家淳手藝)

食物的短缺,看來是世界性與全面性的。那麼,有沒有好對策?別無他法,只有簡單過日,重複使用,降低消耗,減少污染一途;也只有如此,才能減緩氣候變遷速度。而野生食用植物,生命力較為強韌,更是值得我們好好認識與應用,以彌補不足。

中華民國一一二(2023)年13日與《聯合報˙民意論壇》同步發表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