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文化論壇】
臺灣民風,也可以優雅一些些 / 游永福
無拼袂出名,愛拼才會贏。
曾幾何時,這「拼」字,竟成了民眾生活的主軸。
置頂照片:潘志猛老師與他開創的迷你青頭獅(攝影:游永福,2011-10-09)
就在大年初一,臺灣幾個大廟宇,有所謂「搶頭香」的習俗,午夜一到,只見廟門一開,推推擠擠的人群便自顧前衝,拼勁十足,急於把手上的香枝插上或丟入大香爐內,以求得今後一整年的順遂與吉祥;廟方的工作人員,則重複把插得歪斜雜亂,把丟得顛三倒四的香枝,迅速抽離,以讓後來者有可插或可丟的空間。
看著臺灣其他不同角落,另有一群又一群,默默排著隊、默默領取號碼牌的可愛民眾,正認真形塑著大不同的優雅生活文化,我的心是欣喜的。因為,搶頭香,不也可以優優雅雅來進行;尤其年輕人來日方長,不妨搶著禮讓,搶著協助,搶著把順遂與吉祥大方送,讓所有的老人家,個個都能快快樂樂插個頭香──屬於自己的年度頭香。也唯有如此,人仰馬翻的淒慘事件才不再年年重演,被亂腳踩踏的受傷憾事也不再歲歲出現;廟宇,更可回歸殿堂原有的神聖,回歸原有的莊嚴,不再鬧哄哄像個菜市場。
到了正月十五日,臺東有炸寒單,鹽水有瘋蜂炮,在激烈拼比之下,只見,炮火一年比一年旺盛,炮城一座比一座龐大,躁動的人們,則依舊以肉體勇敢拼搏性命──每個人,積極地都想博取今後一整年的好運;而平溪的放天燈,已有向外擴張的情形,媒體報導:元宵前後,花蓮地區因燃燒中的天燈墜落,已引起了火災。接踵而來的,又有媽祖遶境、燒王船、中元普渡等等超大型活動,陸續在全島各地熱絡展開,一年比一年盛大。
看著臺灣其他不同角落,也有一群又一群,默默從事著環境保護或資源回收工作的可敬民眾,我的心是欣喜的。因為好運,只能在永續經營的環保生活中博取與存在。唯有人人重視環保,炮屑滿地、煙塵瀰漫及呼吸困難的污染畫面才不會一再出現;也唯有人人珍惜大地有限資源,民眾當下皮開肉綻,或眼瞎,或耳聾的窘境,也才不會一再重演。那麼,可以用來做更多急事,也可以用來做更多好事的幾千萬或幾億臺幣,才不會在一瞬間化為灰燼,讓人看了心疼!讓人看了扼腕!
除了節慶活動,我們的婚喪禮儀也在拼拼比比的心態下,越來越鋪張,越來越奇怪,甚至越來越露骨了!曾幾何時,莊莊嚴嚴且大人小孩皆同慶的婚禮,也可以出現露體招搖的女人;肅肅穆穆且左鄰右舍皆哀戚的喪事,也能出現以擴音機哀號的代哭孝女。
看著臺灣其他不同角落,有佛教,有天主教,也有基督教,還有非宗教人士,一貫簡單隆重的婚禮,還有寧靜肅穆的喪禮,我的心是欣喜的。不尚浮華的人仍然得見,真情流露的人常在身邊。
我的心雖然是欣喜的,但是要讓優優雅雅又安全的步調,在奢、在侈、在腥、在羶、在火爆及在虛假的臺灣民風之中,成為臺灣民俗活動與生活文化的主軸或主流,顯然,仍有漫漫長路要走。有能力的人,仍須加足馬力,不斷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有權力的人更須勇於任事,時時展現大刀闊斧的魄力及循循善誘的耐力。
值此不景氣的日子,想轉彎,正是最佳也是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