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1:和安老街分駐所與百年樟樹(2008,馬若珊繪圖).JPG

【甲仙好客網路博物館】系列之四

甲仙分駐所   游永福

上圖片1:和安老街分駐所與百年樟樹(2008,馬若珊繪圖)

地點:高雄市甲仙區和安街42

經度:120°35'22.06"E

緯度:23°04'59.63"N

設立年代:日本時代明治三十九(1906)年

景點特色:政經發展與重要歷史事件發生據點

照片1:甲仙分駐所(2007,游永福攝影).jpg

照片1:甲仙分駐所(2007,游永福攝影)

身世與故事:

日本明治39年(1906),甲仙埔因為樟腦產業持續發展,地位益顯重要,所以明治40年(1907515日起官方將蕃薯寮廳山杉林支廳遷移至甲仙埔,亦即甲仙分駐所現址(圖片1與照片1);因為所在地為阿里關區管轄,所以名稱改為蕃薯寮廳阿里關支廳。明治42年(19091023日起,行政區劃改定,阿里關區歸阿緱廳管轄;由於阿緱廳原有的阿里港支廳名稱,與阿里關支廳語音接近容易搞混,且支廳所在的甲仙埔政經地位更顯重要,所以明治43年(1910118日起,阿里關支廳正名為甲仙埔支廳;區名,也同時調整為甲仙埔區。

關於戶籍登記,日本官方向來規定,從原居地來到工作地寄留,3個月之內需向所在地警察單位申報,所以從明治40年(1907)起,支廳成了北部客家鄉親必須走訪的一站,留下遷遷移移履痕與記錄。

大正4年(1915),不滿日本官方作為的義士們,於79日襲擊甲仙埔支廳,1113日又有阿里關高地之戰──此一抗爭,民間是以「大正四年反」稱之(民國74年(1985)出版的《甲仙鄉志》則稱呼為「甲仙埔事件」)。接著,大正48月,還發展出更大規模的吧哖事件,對日本的高壓統治產生重大影響。

照片2:昭和十八(1943)年甲仙警察官吏派出所與前庭四棵樟樹(徐財記芋粿提供).jpg

照片2:昭和十八(1943)年甲仙警察官吏派出所與前庭四棵樟樹(徐財記芋粿提供)

照片3:已經拆除圍牆的甲仙分駐所(2020,游永福攝影).JPG

照片3:已經拆除圍牆的甲仙分駐所(2020,游永福)

最早廳舍,屬日式木構單層建築,屋頂也是木構的,廳舍位置座東向西。在廳舍建造時,日本人移植了4棵樟樹於庭院,彰顯甲仙埔是樟腦產業重鎮(照片2);但是民國40年(1951)間,左起第2棵樟樹因為生病為颱風催折,所以今日只得見3棵。到了民國60年(1971)左右,由於木料腐蝕且漏水,拆除之後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築。民國107年(2018),由本誓山法師提供經費拆除圍牆,警察與民眾從此更加親近(照片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umen2727 的頭像
    puumen2727

    日照甲仙埔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