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生馬雅各國際文化路徑〕多國語文景點詩之三 經緯度120°15'54.64"E 22°36'56.36"N
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Panoramic view in Ta-kow harbour Formosa. 1871)
景點詩系列前言:〔湯姆生馬雅各國際文化路徑〕多國語文景點詩的景點,都標示了經緯度,讓大家方便按圖索驥;詩,嘗試以中、英、日、法四文呈現,好讓國內外團進團出與自由行來賓瞭解。將來還要成立網站,每個景點設立簡要解說牌,每個岔路口設立環保指示牌,並附設QR Code,一掃描就可呈現景點資料、景點與景點間的里程數、沿線野生食用植物與生態、用餐與住宿點、集章點與及時路況等等訊息,朝國際線性文化遺產路徑理想邁進!有請大家一起努力!相關翻譯,感謝瑞士游蕙嘉、日本池田和惠 、法國蘇珊(Suzanne Duroy,2024-04-29 加入 )共襄盛舉! 很多事、很多人,都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感謝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英國倫敦威爾康圖書館提供圖資!感謝美國的Joshua Daniel Heald 合成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 !
臺灣海棗千萬年傳承,昂首旗後山頂,四圍裸身日光浴綠珊瑚衛兵;港邊一彎列隊漁網也爭搶陽光,下錨舢舨與帆船自由隊形。
茅草屋剩下七八間,小小家園,就在大片磚瓦房旁邊;持續拓展南臺灣開創台東教區的李庥牧師,曾在這裡規劃與駐點。(撰稿:游永福)
Taiwan Date Palms have a very long history. They stand straight up on top of the Qihou-Mountain, surrounding the Milk Bushs in the sun. The rows of fishing nets by the harbor also compete for sunlight. Sampans and sailboats that have dropped anchors line up freely.
Next to the large brick houses, only seven or eight small thatched huts remain. Rev. Hufh Richie, who had continuously developed Southern Taiwan and founded the Taitung Diocese once stationed here.(Chinese text: You, Yungfu, English translation: Yu, Angela Hui-Chia)
台湾のナツメヤシは、何千年もの間、受け継がれています。旗後(チーホウ)山の山頂にそびえ立ち、四方から全身で日光を浴びる、緑サンゴの壁。港の側には、太陽の光を奪い合う様に、と網が並んでいます。カヌーとヨットは自由に停船しています。
茅葺き屋根のコテージが7〜8棟残っており、大きなレンガ造りの建物のすぐ隣に小さな家があります。台湾南部を拡大し、台東教区を設立した李庥(リーシュウ)牧師は、かつてここに駐留し、計画を立てました。(中国語テキスト:游永福,和訳:池田和惠)
Les palmier dattiers de Taïwan sont un héritage de plusieurs milliers d’années. Ils se tiennent droits, au sommet de la montagne Qihou, encerclant les bois de lait sous la lumière du soleil. Sur le port, les rangées courbées des filets pêche rivalisent pour capturer la lumière du soleil. Sampans et voiliers, sont librement alignés.
A côté des grandes maisons en briques, sept à huit petites huttes au toit de chaume demeurent encore. Auparavant, le révérend Hugh Ritchie, qui oeuvra continuellement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u sud de Taïwan, y stationna quelques temps. (Texte en chinois : You Yong-fu, traduction en français : Suzanne Duroy)
置頂照片: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照片
照片1:《使信月刊》1879-11-01(P208)版畫裡的李庥牧師居所(圖資提供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
說明: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40~1879),西元1867年12月13日抵達臺灣。1868至1875年,居住於湯姆生〈打狗港景觀全景〉照片裡的方框小家園,之後移居臺灣府城。1869年,牧師以阿里港(今里港)為新據點傳播福音,至1874年總計在南臺灣新設立13間教會。1875年3月14日至4月23日,牧師完成東臺灣第一次宣教行程。1879年,牧師積極創設「女宣」與「女學」,還尋得看西街醫館東南隅一塊空地設置學校,日後發展為「長榮女中」。1879年9月20日,牧師因為重複感染瘧疾,身體日漸虛弱,經安彼得醫師(Dr. Peter Anderson)全力救治,仍於同月30日病逝於看西街醫館宿舍;隔日下午7點左右,教界將他安葬於打狗山山腳的打狗洋人墓園。墓園從1870年開始至1896年最後一次葬禮為止,總共有39座墓碑。「1967年臺灣省政府批准土地地目由『墓地』變更為『建地』,土地分割為小塊出售,墳墓被清理以建造民宅,如今僅存三座墓碑,夾雜在民宅之間,居民與墳墓相安無事。」(註釋1)墓園位置,是在打狗潟湖北側,即今高雄市登山街60巷一帶;李庥牧師的墓碑,確認已經無存。
註釋1:打狗外國墓園,或稱「打狗洋人墓園」,《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93%E7%8B%97%E5%A4%96%E5%9C%8B%E5%A2%93%E5%9C%92(2022-01-02點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