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置頂照片:修復完成的池田屋入口門廊,古色古香且典雅(張運正攝影,2022-04-25)-簡色調曲線-1.jpg

〔湯姆生馬雅各文化路徑〕深化六龜里之一

大正七年,六龜里的池田屋與樟腦產業盛況

撰文 / 甲仙文化工作者  游永福

摘要:

池田屋,是六龜里屈指可數的日本時代硬體建築,由日本人池田兵太郎創建,是用來接待外來日本人與官員住宿的所在。曾經一前一後住宿過池田屋的兩位日本官員,分別留下珍貴文字記錄,相關內容除了提到「池田屋」狀況,還觸及發電所、警備道、樟腦產業與辭職坡,有助於我們理解六龜里當時的現況,相當難得

Abstract

The Ikedaya is one of the few building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in La-ko-li. It was built by Hyotaro Ikeda, a Japanese, to accommodate Japanese people and officials. The two Japanese officials who stayed at Ikedaya, one after the other, have each left valuable written records. They not only mentioned the situation of Ikedaya, but also mentioned the power station, the Guard Road, the camphor industry, and the Cizhipo Slope. This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La-ko-li at that time, which is quite valuable.[1]

關鍵字六龜里、池田屋六龜警備線、三井製腦部、櫻井製腦部

KeywordsLa-ko-li, Ikedaya, La-ko-li Guard Road, Mitsui Camphor Manufacturing Division, Sakurai Camphor Manufacturing Division.

一、前言

池田兵太郎創建於六龜里的池田屋,在日本時代大正7年(1918),當地最上等的旅館[2]亦即設備相當高檔且新穎,外來日本人與官員曾經進進與出出,熱絡異常,說是六龜里的光榮亦不為過。只是世事多變,日本對外擴張四處征戰,引發產業沒落、百業蕭條,而致民生凋敝,物資還需配給,造成人員的流動萎縮了,池田屋的經營也漸次跌入寒冬。還好,有眼光的高雄縣政府,在民國92年(2003)將池田屋登錄為歷史建築,接著民國93年(2004)啟動《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3]的工作。縣市合併之後,高雄市都發局與六龜區公所,於民國108年(20193月攜手推動「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正式啟動池田屋修繕工程,至民國109年(20207月完工;由於修繕是採復舊如舊的理念,乃能有古色古香且清幽典雅的今貌。

二、池田屋何時創建?

置頂照片:修復完成的池田屋入口門廊,古色古香且典雅(張運正攝影,2022-04-25

池田屋的創建,在《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第二章2-2.1〈「池田屋」時期〉,有如下內容:

「池田屋」據推測建於日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創建主為日人池田兵太郎,建造匠師以大木匠師鄭孟紅為首,共同參與匠師尚有木匠李谷俤、羅房玉,以及土水匠師鄭金官等人。其初建時為旅社,主要的用途在作為接待外來日人及日警住宿之用。創建主池田兵太郎為日本熊本縣天草郡人,原居於天草郡維和村千二百七十四番地,來臺時間不詳,惟由六龜戶政事務所的戶政資料記載得知,其原寄留於高雄州屏東郡六龜庄土壠灣七百十四之五番地,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121日,從寄留於高雄州屏東郡六龜庄六龜二百十二番地,顯示其在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之前已來臺。再者,「池田屋」位於六龜二百十二番地,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池田兵太郎既已從寄留於六龜二百十二番地,顯示「池田屋」最遲在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即已落成。[4]

照片1: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清幽庭院一角(張運正攝影,2022-04-25).jpg

照片1: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清幽庭院一角(張運正攝影,2022-04-25

對於池田屋的創建,該計畫第二章2-3.2〈高雄客運六龜站之年代判定及建築形貌變遷研判〉小節,還有補充:

池田屋的興建年代據推測應為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惟其正確性尚待更多資訊出現時再進行進一步的確認。[5]

上述兩則池田屋創建調查成果,前則,是「據訪談及戶政資料得知」;[6]後則,則是「由口述史料、戶政資料及地籍資料獲致的訊息研判」,[7]就調查工作來說,已經極為用心了!且撰稿人還「惟其正確性尚待更多資訊出現時再進行進一步的確認」,相當客氣!

照片2:1930年代,臺灣鄉下的臺車、臺車軌道、臺車苦力與路旁的水牛(徐宗懋,2022-08-10).jpg

照片21930年代,臺灣鄉下的臺車、臺車軌道、推動臺車的苦力與路旁的水牛(徐宗懋提供,2022-08-10

三、搭乘水牛拉牽臺車前往六龜里

民國100年度(2011),筆者在進行「甲仙區客家文史產業調查研究計畫」時,獲審查委員屏科大客家研究所曾純純老師,提供日本時代日文相關資料,其中一篇為日本時代大正73月,日本官員「溪水」發表於《臺法月報》的〈六龜里、甲仙埔巡禮〉文章,內容竟然提到了「池田屋」,另有發電所、警備道、樟腦產業與辭職坡,有助於理解六龜里當時的現況,相關記錄如下:

二月十七日,心血來潮突然想造訪六龜里、甲仙埔,於是從臺南搭清晨六點五十六分之火車,在打狗、九曲堂換車,到達蕃薯寮時,剛好過了中午。接著,雇了一部臺車,讓竹仔門發電所旁的水牛拉我上山,途中雖歷經險峻之顛簸起伏,但仍平安到達名為「新威庄」之寒村。在該地派出所稍歇片刻,接受濃茶招待。突然有奇怪光景映入眼簾,在二間四方範圍內,[8]豎立著約三間長度的竹竿,我以為是用來挖深水井的,一問之下,原來是每年一次由當地居民主辦之例行廟會的餘興節目,有來自內地的雜耍團來此表演。[9]沒想到居然還有藝人會來此深山野地獻技,教我大感意外。

告辭該地,讓苦力沿荖濃溪左岸的軌道駕駛,[10]路上滿佈奇岩怪石,草木繁茂蒼鬱,右手邊可聽見白頸鵲的鳴聲,左手邊則是百舌鳥、山旭的啼音,在那當兒,突然聽見一奇特的美妙聲,仔細傾聽,原來是臺灣叢樹鶯的初啼,頓時感到春意盎然。抵達六龜里時,已接近下午六點。身體感到極度疲憊,當晚投宿於當地最上等的旅館池田屋,以一盅山酒慰勞自己一番後,即酣然入睡。

翌日清晨,用過早飯後,到溪對岸的發電所參觀,其設備很不簡單。所方引導人員雖從頭到尾解說了一遍,但由於機械聲實在太吵,再則我等在此方面未具備任何知識,所以到頭來只記得機器的動力有四千匹。在發電所之山巔,南北十五里佈設著鐵絲網,用於警戒生蕃出草。其警戒所共有53處,分別以「東海道五十三次」之驛站名稱命名,[11]從南端之大津起到北端的品川。其中,還有一站以新橋為名,算是神來一筆;從事警戒的人員有警官、警佐、助理人員等約二百人。較近之警戒所離六龜里45里,較遠之警戒所則約89里,進出得花上兩天才行。即便如此,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員攜家帶眷赴任,這正是「地以久居為安」這句俗語的最佳例證。約有一半官警每月輪替一次,可以下山,這時就如同「歷盡艱辛終於解決了不共戴天之仇人」般,狂喝猛吃、歌唱跳舞,其實這種狂歡行為再自然不過,試想,他們處於隨時可能被敵人砍掉腦袋的緊繃狀態,怎能不及時行樂?

從發電所返回時乘坐的是荖濃溪上的纜車,由於溪流寬度約有45町,[12]纜車之高點也有4050間,坐在上面剛開始有點心驚膽跳,然而,習慣之後放眼眺望,心情愉快至極,有飛機低空飛行般的感覺。

接著,造訪三井製腦部,根據其解說,此處產品以樟腦油為主,比樟腦占更高比重,約為64,其一年製腦產量約七十萬斤,至於樟腦油產量,很可惜我聽漏了。告辭之後,在上午十點左右,從六龜里出發,乘坐山轎越過「辭職坡」。此一「辭職坡」名稱是有些緣由的:早先,在名為山杉林的地方設有一支廳,人員每月接受六龜里派出所徵召一、兩次,返回時,來到半山腰之處既飢又渇,稍作休息後,卻沒心思繼續爬了,既然如此,心想乾脆就辭職不幹算了。我來到此處,的確頗能體會那些當事人內心的感覺。途中,在遭逢大正四年土匪事件災難的十張犁、大坵園兩派出所稍作歇息,並閒話家常一番;當天下午四點左右抵達甲仙埔。停留於櫻井製腦部的俱樂部,並花了一點時間,和事務執行主任北川先生聊聊該部的製腦狀況。據稱,此處之製造方法與六龜里三井的大同小異,但產量卻遠不如對方。[13]

溪水的記錄,提到「雇了一部臺車,讓竹仔門發電所旁的水牛拉我上山,途中雖歷經險峻之顛簸起伏,但仍平安到達名為新威庄之寒村。在該地派出所稍歇片刻,接受濃茶招待……告辭該地,讓苦力沿荖濃溪左岸的軌道駕駛,路上滿佈奇岩怪石,草木繁茂蒼鬱……抵達六龜里時,已接近下午六點」,顯見當時美濃前往六龜里,交通還不是很方便,除了徒步路徑,雖可通行臺車,但是需要水牛拉牽或是苦力駕駛。這種情況,直到昭和12年(193710月,六龜隧道打通,「六龜道路」完成,樟腦與物資的運送,還有人員往來,才得改善。於是「榮合自動車合資會社新購了兩部進口車,一部為雪佛蘭廠牌,一部為福特廠牌,每次約可載客178人,來往六龜、美濃、旗山之間,分兩線行駛。[14]

照片3(左):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木地板房間,窗明几淨(張運正攝影,2022-04-25)。照片4(右):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木地板房間另一側角度,清優典雅(張運正攝影,2022-04-25).PNG

照片3(左):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木地板房間,窗明几淨(張運正攝影,2022-04-25)。照片4(右):修復完成的池田屋木地板房間另一側角度,內部清優典雅(張運正攝影,2022-04-25

四、六龜里最上等的旅館──池田屋

溪水特別強調「當地最上等的旅館池田屋」的住宿點,讓我們知道大正7年的217日,池田屋已經雍容存在,還是最上等的,亦即設備相當高檔且新穎;然而,池田屋確實創設的時間,尚待進一步資料出現。極可能是池田兵太郎寄留六龜庄土壠灣七百十四之五番地」期間就已經著手創設了,只是個資法限制,個人文化工作者無權申請他人戶政資料,的確大有遺憾。

五、纜車或流籠?

照片5:〈六龜林班地伐木區的流籠〉,六龜山區地形陡峭,卡車便道開設不易,伐木包商會在適當地點架設鋼索,以吊運木頭、物資與人(左:正像,右:水平翻轉影像。授權使用:楊源興)。.PNG

照片5:〈六龜林班地伐木區的流籠〉,六龜山區地形陡峭,卡車便道開設不易,伐木包商會在適當地點架設鋼索,以吊運木頭、物資與人(左:正像,右:水平翻轉影像。授權使用:楊源興)。

溪水還提到「翌日清晨,用過早飯後,到溪對岸的發電所參觀,其設備很不簡單……從發電所返回時乘坐的是荖濃溪上的纜車,由於溪流寬度約有45町,纜車之高點也有4050間,坐在上面剛開始有點心驚膽跳,然而,習慣之後放眼眺望,心情愉快至極,有飛機低空飛行般的感覺」,此一「纜車」,日文原記錄為「ケーブルカー」。關於纜車,東洋通信新聞〔簡單日文教室〕觀光交通工具篇有「沒有車廂的是索道,有車廂的是纜車」的扼要說明,[15]此一「ケーブルカー」雖然是指述纜車,然而依據當時六龜里山區的條件與需求,實際上應該是更簡便的「索道」才對,亦即我們常說常用的「流籠」。

六、土壠灣發電所

而這一座「溪對岸的發電所」,指的乃是「土壠灣發電所」,始建於大正元年(1912),完工於大正6年(191712月,大正71月正式商轉供電,屬「低落差川流式發電廠」,四部發電機組為德國西門子設計製造,總裝置2600KW(瓩)。[16]由於發電所1月正式商轉供電,溪水3月就來參觀,所以對新穎的發電所有「其設備很不簡單」的評價。

照片6(左):土壠灣發電所,今稱「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由下游的「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控制室進行遠端控制,沒有開放參訪,所以只能拍攝到廠房外觀(張運正攝影,2022-12-23)。照片7(右):荖濃溪獅額頭大橋上游,土壠灣發電所的土壠灣堰與閘門,左岸即取水口;整個引水閘管理站,今稱「新發引水閘管理站」(游永福攝影,2010-04-24).PNG

照片6(左):土壠灣發電所,今稱「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由下游的「高屏發電廠竹門機組」控制室進行遠端控制,沒有開放參訪,所以只能拍攝到廠房外觀(張運正攝影,2022-12-23)。照片7(右):荖濃溪獅額頭大橋上游,土壠灣發電所的土壠灣堰與閘門,左岸即取水口;整個引水閘管理站,今稱「新發引水閘管理站」(游永福攝影,2010-04-24

土壠灣發電所的發電用水,原來取自舊潭,但因商轉第二年攔水壩即為洪水沖毀,乃往上游勘查,在荖濃溪今獅額頭大橋上游有岩盤之處新建土壠灣堰取水,隧道總長為1,700公尺。土壠灣堰、閘門與取水口等整個引水閘管理站,因地屬六龜區新發里轄區,所以今日稱為「新發引水閘管理站」[17]

七、六龜特別警備道

接著溪水提到「在發電所之山巔,南北十五里佈設著鐵絲網,用於警戒生蕃出草。其警戒所共有53處,分別以『東海道五十三次』之驛站名稱命名,從南端之大津起到北端的品川」,關於報導裡的「戒所」,乃日文原文,當今文獻,則是依據功能以分遣所、監督所、警戒所、護管所、駐在所來分別稱呼。此一「在發電所之山巔」的警戒路線,即「六龜警備線」,今正式名稱為「六龜特別警備道」。

依據「約有一半官警每月輪替一次,可以下山,這時就如同『歷盡艱辛終於解決了不共戴天之仇人』般,狂喝猛吃、歌唱跳舞,其實這種狂歡行為再自然不過,試想,他們處於隨時可能被敵人砍掉腦袋的緊繃狀態,怎能不及時行樂?」的報導,讓我們知道原住民對於領域被限縮與封鎖造成的不便,不定時以「出草」來回報,讓警戒的官警神經緊繃。

照片8(左):六龜警備線石藥師分遣所遺址,有「麥酒株式會社產製」字樣的酒瓶(林瑞晉攝影,2022-06-26)。照片9(右):六龜警備線府中分遣所附近,有「臺灣專賣局」字樣的酒瓶(黃湘云攝影,2022-06-25).PNG

照片8(左):六龜特別警備道石藥師分遣所遺址,有「麥酒株式會社產製」字樣的酒瓶(林瑞晉攝影,2022-06-26)。照片9(右):六龜特別警備道府中分遣所附近,有「臺灣專賣局」字樣的酒瓶(黃湘云攝影,2022-06-25

就在2022625日,走訪六龜特別警備道的旗美社大伙伴黃湘云,在府中分遣所附近拍攝到有「臺灣專賣局」字樣的酒瓶。隔日,亦即26日,林瑞晉老師也在石藥師分遣所遺址拍攝到有「麥酒株式會社產製」字樣的酒瓶;由於酒瓶是圓的,文字未能完全拍到──這正顯示,除了飲酒禦寒,官警不無在險境中有暫時麻痺自己的作為。

而關於六龜特別警備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的《回憶時光流影──六龜林業老照片集(1)》專書,有三則相關訊息

一、明治42年(1909),將高雄州屏東郡藩地一塊土地(約83,834公頃)撥給京都帝國大學設置演習林,然而,當時的京都帝大並未設置農科,因此,至大正3年(1914)才派員至臺灣成立事務所,籌劃臺灣演習林相關事務。扇平的五木齋,亦建於此時,供林場場長公務宿舍使用。演習林成立初期,六龜地區日警和原住民的衝突日漸頻繁,1916年,臺灣總督府設置了「六龜警備線」。臺灣演習林總面積約10%位於警備線內,90%面積則位於警備線外。當時,在警備線內,需配帶當地官方發給的許可證才能進入。[18]

二、19148月,臺灣演習林曾受到境內及附近樟腦產業的委託,進行製腦的工作。[19]

三、六龜警備線(又稱「施部郡原住民防備線」),為日本政府為了保護六龜附近三井、櫻井的製腦業、土壠灣發電所及其他荖濃溪開墾區的住民安全所設置,於19161020日動工,1225日完工,為南北向,全長約58公里,北起桃源的日本橋分遣所,南至濁口溪溪口的大津分遣所。共設置4處「警戒所」( 馬加、馬里山、頭前山、上寶來) 54處「分遣所」,各分遣所之間的距離約1公里,全線設置有電話線及通電鐵絲網。[20]

八、櫻井製腦業與三井製腦業

這三則訊息,讓我們明瞭設置警備線「為日本政府為了保護六龜附近三井、櫻井的製腦業、土壠灣發電所及其他荖濃溪開墾區的住民安全所設置」的緣由。位於甲仙埔的櫻井製腦,完整名稱為「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由於社長為櫻井貞次郎,所以一般都以櫻井製腦部」來簡稱。回顧由荒井泰治社長於明治37年(190411月創設的臺灣採腦拓殖合資會社,其製腦範圍在明治38年(1905)已經到達今六龜區荖濃里的石公厝、打鐵坑、車光寮,桃源區建山里的羅是壽山、六貓與埔斗。[21]臺灣採腦拓殖合資會社,於明治41年(19084月改組,更名為「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明423月會社經營權異動,由櫻井貞次郎擔任社長,會社所屬上述製腦地,之後都屬警備線的保護範圍。關於上述製腦地,也確實出現腦丁寄留資料,[22]游永福民國100年度的客家戶政調查,有來自苗栗頭份的腦丁黃水,於明治391906)年113日寄留甲仙埔阿里關庄四四一番地,明治4281日轉寄留荖濃庄車光寮三番戶;而來自日本高知縣的腦丁松田繁馬,則於大正4年(1915920日,從原寄留的荖濃庄土名打鐵乙第二十六番戶,轉寄留甲仙埔阿里關庄甲二十九番戶。

至於櫻井製腦業」,大正7年,溪水是以「櫻井製腦部」來稱呼,依據明治424月至43年(19103月的數據,甲仙埔採腦拓殖合名會社的製腦額樟腦226,180斤,腦油778,919斤,合計1,005,099斤,[23]對比明治42年,全臺灣所生產的樟腦與腦油總計的7,407,965斤,[24]已經接近七分之一了,顯見當時甲仙埔腦業的興盛

六龜里的「三井製腦業」,溪水這麼記錄:

接著,造訪三井製腦部,根據其解說,此處產品以樟腦油為主,比樟腦占更高比重,約為64。其一年製腦產量約七十萬斤,至於樟腦油產量,很可惜我聽漏了。[25]

溪水指述的「樟腦」,即「腦砂」,有700,000斤的量;腦油,依據64換算約1,050,000斤,總計年產約1,750,000──遠遠超出甲仙埔19094月至191031,005,099斤的產量。

引用了吳萬煌、古瑞雲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三卷)頁83-94內容的鄭安晞《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博士論文,有下段文字:

大正3年(1914,布農族施武郡及高山原住民曾兩度攻擊上寶來駐在所,稱為『六龜里事變』,隔年(1915818日到22日間,連續有27人遭受攻擊,造成多人死傷,所有的製腦業包括三井在內,退出了荖濃溪的左岸的事業。[26]

內容裡的「所有的製腦業包括三井在內」,再次點出了三井製腦業,在1915年間確實駐點六龜里。而「所有的製腦業包括三井在內,退出了荖濃溪的左岸的事業」,是指製腦業退出施武郡等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保守一些,只繼續在荖濃溪右岸經營。皇天不負苦心人,持續追蹤後,筆者終於在王和安的《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碩士論文,找到他引用自「阿緱廳,《阿緱廳第七統計書》」[27]大正三年(191412月,三井合名會社臺灣出張所設立六龜里分處,營業種類為「製腦業」,資本金總額50,000,000[28]的珍貴資料,確認「三井製腦部」或「三井製腦業」,都是指述「三井合名會社」無誤。

關於三井合名會社,屬日本三井集團,其「三井物產臺北支店」於1896年設立於臺北大稻埕港邊街,專門經營茶葉、米穀、砂糖、樟腦、食鹽、煙草的輸出,以及日常生活商品的代理銷售業務。[29]而依據出版於1908年的《臺灣寫真貼》顯示,三井在桃園廳三角湧,已經有「三井製腦所」的創設。[30]明治42年,三井家族合資成立「三井合名會社」,延續三井物產原有的製腦事業,專為開發臺灣豐富的山林利益而來,其總部「臺灣出張所」設於今臺北市武昌街二段電影街一帶,亦即大正十一年(1922)起的「臺北市築地町」轄區內。[31]

九、六龜里后山的辭職坡

地圖1:辭職坡路徑,海拔294至385公尺,長度約600公尺(踏查與繪製:李嘉智老師,2021-12-24;文字補充標示:游永福,2022-05-03).png

地圖1:辭職坡路徑,海拔294385公尺,長度約600公尺(踏查與繪製:李嘉智老師,2021-12-24;藍色文字補充標示:游永福,2022-05-03

造訪完六龜里,溪水有這樣的述說:

告辭之後,在上午十點左右,從六龜里出發,乘坐山轎越過『辭職坡』,此一『辭職坡』名稱是有些緣由的:早先,在名為山杉林的地方設有一支廳,人員每月接受六龜里派出所徵召一、兩次,返回時,來到半山腰之處既飢又渇,稍作休息後,卻沒心思繼續爬了,既然如此,心想乾脆就辭職不幹算了。我來到此處,的確頗能體會那些當事人內心的感覺[32]

此一「山杉林的地方設有一支廳」的支廳,即「山杉林支廳」,始設於明治34年(1901),後來因樟腦產業帶動,讓甲仙埔成為政經重鎮,而於明治39515日遷移甲仙埔,改稱「阿里關支廳」;之後,阿里關支廳因與阿里港支廳常常搞混,所以明治43118日起依據所在地地名,正名為「甲仙埔支廳」。

而會讓接受徵召的山杉林支廳警察官吏「返回時,來到半山腰之處既飢又渇,稍作休息後,卻沒心思繼續爬」的辭職坡古道,感謝美濃愛鄉協進會邱靜慧、李嘉智、林瑞晉幾位老師的持續走訪,終於在民國110年度(2021)釐清,是持續上升的陡坡,起點海拔294m,終點385m,長度才約600m卻有91m的高低落差,今日走來都辛苦!

離開辭職坡之後,溪水又有「途中,在遭逢大正四年土匪事件災難的十張犁、大坵園兩派出所稍作歇息,並閒話家常一番;當天下午四點左右抵達甲仙埔」[33]的報導,關於災難發生點,除了十張犁警察官吏派出所(1902-)與大坵園警察官吏派出所(1901-),另有甲仙埔支廳(1910-1920)、阿里關警察官吏派出所(1902-)、小林蕃務官吏駐在所(1908-1920)、蚊仔只分駐所(1913-)、河表湖分駐所(1913-),及更激烈還釀成燒庄之劫的阿里關高地。而「大正四年土匪事件」,甲仙民間是以「大正四年反」稱之,官方的《甲仙鄉志》則以「甲仙埔事件」記錄──抗爭時段,是大正478日至13日;抗爭者大多是以守護環境為天職的大武壠族原住民族親。由於反日抗爭與日警追捕造成動盪不安,樟腦產業運作受到影響,不少客家腦丁不得不離開甲仙地區,原寄留甲仙埔阿里關庄四百七十番地劉明撿,715日,亦即事件後第二日,轉寄留六龜里庄,之後創立了「蘭記腦館」。

十、看板字跡模糊的「池田屋」

曾純純老師提供的另一篇文章,時間點為昭和15年(1940108日,乃台南中田牧川發表的〈臺法詩壇─蕃境行腳之歌〉組詩,[34]組詩有「此詩係不久前因事拜訪高雄州偏遠蕃境十多日間,有感而作」前言,且看第一首〈六龜旅宿〉:

六龜之鄉已趨黃昏/欲尋覓今晚落腳處/然在小巷弄內發現/看板字跡模糊的「池田屋」/於是鑽了進去

地板一踩就凹陷/樓梯也發出嘎嘎聲/紙窗已熏得灰黑/榻榻米老舊不堪/然而從地板卻隱約散發/一縷百合花的淡淡幽香

此已熏黑之紙窗房間/乃我今宵的棲身處所/脫掉旅裝橫躺下來/榻榻米雖破舊/卻引發一抹鄉愁

舊燈泡散發暈黃光色/迷濛地照亮著房間/突然若有所思衝出屋外/只見月兒正靜静地/照耀著對面蕃界的山頭

()六龜為旗山郡荖濃溪谷之蕃境[35]

大正7217日的當地最上等的旅館池田屋」,到了昭和15年,已經有了「看板字跡模糊的『池田屋』/地板一踩就凹陷/樓梯也發出嘎嘎聲/紙窗已熏得灰黑/榻榻米老舊不堪」的變化,時間也才間隔22年,真是令人不勝唏噓!這與日本對外擴張,四處征戰,引發產業沒落、百業蕭條,而致民生凋敝,物資還需配給,造成人員的流動萎縮了不無關係。

十一、結論

日本官員「溪水」的〈六龜里、甲仙埔巡禮〉旅遊報導,竟然蘊含這麼豐富訊息,讓我們得以一樣一樣依序追查,堪稱旅遊報導的經典了。而在梳理六龜里池田屋相關檔案時,發現池田屋與樟腦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由於製腦地多屬高山原住民族群領域,族群在權益受損之後以「出草」回報;而不止腦寮,連籌建中的土壠灣發電所工地都受到攻擊,六龜特別警備道乃應運設置。原住民情勢得以控制之後,攸關經濟與國防的樟腦產業帶來了一波又一波人潮,警察官吏當然也不少,來來往往視察的官員與產業領導階層乃有了住宿需求,特具眼光的池田兵太郎,適時創建了池田屋,六龜里,乃有風光一景。

當然,六龜里不止只有池田屋、三井製腦部土壠灣發電所、六龜特別警備道與辭職坡,撰寫此文,乃是為了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專家學者與在地文化工作者投入六龜里的研究,好豐富池田屋、樟腦產業與周邊故事的鋪陳;只希望1871年馬雅各引領湯姆生一起走訪過的六龜里──很有料的六龜里,能因為池田屋與樟腦產業,以及今日生態(十八羅漢山、六龜多多鳥濕地學校)、產業(獅山胡椒園、六龜山茶故事館等等)、各宗教道場(財團法人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諦願寺等等),還有社區與文化的連結,雍容成為〈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一大亮點,來賓可以在此悠遊、慢活無數日。(本文與《高雄文獻》第13卷第一期同步刊出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高雄縣政府,2004)。

林文智、吳憶萍、施欣慧編輯,《回憶時光流影──六龜林業老照片集(1)》(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13)。

溫紹炳,葉茂榮計畫主持,《臺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散佈研究》(出版: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二、日文專書

《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發行,1908年;東京:田山宗堯印製,1908年)。典藏者:徐宗懋。

三、中文論文

鄭安晞,《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1)。

王和安,《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四、中文專刊

〈阿緱產腦〉,《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414日,03版,「實業彙載」。

阿緱廳,《阿緱廳第七統計書》(臺南:《臺南新報社》,1915)。

五、日文專刊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灣總督官房法務課,1918320日),第12卷第3期。

中田牧川,〈臺法詩壇─蕃境行腳之歌〉《臺法月報》(臺北:臺灣總督官房法務課,1940108日),第34卷第10期。

六、網站

LEO LUI,〈〔簡單日文教室〕觀光交通工具篇 沒有車廂的是索道 有車廂的是纜車〉,東洋通信新聞,https://toyocm.com/news/?p=18732022430日瀏覽)

鄧宗文撰寫,〈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 土壠灣發電廠的前世今生〉(臺灣電力公司亮點故事)網站:http://125.227.255.111/yuan/mobile/126/pdf/126-p04.pdf2022430日瀏覽)

張崑振著,〈三井合名會社與製茶工廠〉,網站: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71910502026.pdf2022-12-26瀏覽)

 

[1] 感謝,旅居瑞士的游蕙嘉小姐英譯中文摘要與關鍵字、曾純純老師提供日本時代日文相關資料、東港李永清老師日文中譯、張運正先生撥冗拍攝池田屋與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照片、徐宗懋先生提供日本時代臺車老照片、王鵬字主任協助聯繫楊源興先生授權使用〈六龜山區流籠〉照片、林瑞晉老師與黃湘云小姐分別提供六龜特別警備道有酒瓶照片、林瑞晉老師另提供踏查與繪製的辭職坡地圖

[2]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第12卷第3期(1918-03-20),頁95-96(三五-三六)。(東港李永清老師中譯)。

[3]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

[4]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頁2-23

[5]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頁2-28

[6]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頁2-23

[7]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頁2-27

[8] 日文的「間」為長度單位,一間約等於1.82米(李永清老師註釋)。

[9] 「內地」,指日本本土

[10] 新威庄與六龜里都在荖濃溪右岸,所以「荖濃溪左岸」應調整為「荖濃溪右岸」。

[11] 東海道,為日本德川時代所設立的國道之一,沿途共53處驛站(李永清老師註釋)。

[12] 日文的「町」,一町約109李永清老師註釋)。

[13]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第12卷第3期(1918-03-20),頁95-96(三五-三六)。(東港李永清老師中譯)。

[14] 研究單位: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計畫主持:林世超,共同主持:張宇彤,協同主持:王鵬字,《原六龜里池田屋──(六龜鄉高雄客運六龜站)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2004),頁2-22

[15] LEO LUI,〈〔簡單日文教室〕觀光交通工具篇 沒有車廂的是索道 有車廂的是纜車〉,東洋通信新聞,https://toyocm.com/news/?p=18732022-04-30瀏覽)

[16] 鄧宗文撰寫,〈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 土壠灣發電廠的前世今生〉(臺灣電力公司亮點故事)http://125.227.255.111/yuan/mobile/126/pdf/126-p04.pdf2022-04-30瀏覽)

[17] 同註腳17

[18] 林文智、吳憶萍、施欣慧編輯,《回憶時光流影──六龜林業老照片集(1)》(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13),頁6

[19] 林文智、吳憶萍、施欣慧編輯,《回憶時光流影──六龜林業老照片集(1)》(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13),頁7

[20] 林文智、吳憶萍、施欣慧編輯,《回憶時光流影──六龜林業老照片集(1)》(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13),頁6之註腳2

[21] 松下芳三郎,《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頁143-144。今日所屬區與里,為董武慶與游永福一起考證。

[22] 腦丁,是指從事採樟與格腦的從業人員。採樟,即使用刨削工具「錛仔」,將樟木削成薄片;削成薄片之後,利於後續蒸餾。而錛仔,文獻都寫為「鋒仔」,但是「鋒」字是指刀劍的銳利部分,不是刀具。關於錛仔,張屏生說:「錛仔」,一種將樟木削片的器具──此一調查成果,出自〈永靖和滿州兩地區福佬客的語言使用調查比較〉(客家委員會,2008),說明pdf22。至於「格腦」,意思為「蒸餾樟腦」,詞條出自陳修主編,《台灣話大詞典──閩南話漳泉二腔系部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頁842;蒸餾樟腦,一般書寫為「焗腦」,只是「焗」字的意思是烤,不是蒸餾,與實際運作大有落差。

[23] 〈阿緱產腦〉,《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4-1403版,「實業彙載」。

[24] 溫紹炳,葉茂榮計畫主持,《臺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散佈研究》(出版: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頁60http://hakkalib.ncl.edu.tw/search/detail.jsp?xmlid=0000017396&bURL=Li4vd2ViL3RvcGljX2xpc3QuanNwP3BhZ2U9NQ==2022-12-26瀏覽)

[25]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第12卷第3期(1918-03-20),頁96(三六)。(李永清中譯)

[26] 鄭安晞,《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348

[27] 阿緱廳,《阿緱廳第七統計書》(臺南:臺南新報社),大正四(1915)年,頁57

[28] 王和安,《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121

[29] 張崑振著,〈三井合名會社與製茶工廠〉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71910502026.pdf2022-12-26瀏覽)

[30] 〈位於三角湧的三井製腦所〉,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發行,1908年;東京:田山宗堯印製,1908,頁30。典藏者:徐宗懋。

[31] 同註腳28

[32]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第12卷第3期(1918-03-20),頁96(三六)。(李永清中譯)

[33] 溪水,〈六龜里、甲仙埔巡禮〉,《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第12卷第3期(1918-03-20),頁96(三六)。(李永清中譯)

[34] 中田牧川,〈臺法詩壇─蕃境行腳之歌〉《臺法月報》(臺北:臺灣總督官房法務課,1940-10-08)第34卷第10期,頁69-72(東港李永清老師中譯)

[35] 這是作者中田牧川的註釋。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