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走讀系列之五
可以在荖濃遇見湯姆生嗎? 秦美蘭
今天天氣陰,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山頂都在雲霧間,清晨飄著小雨的荖濃有著秋涼的氣息,九點前夥伴們都準時到達荖濃國小前集合,期待著今日的荖濃之旅。首先我們拜訪湯姆生1871年4月15日與16日的接待家庭──黃家。黃家位置就在荖濃國小旁,現在的黃家,屋頂已進化為鐵皮,且祀奉了玄天上帝。我們一行人奉上供品,由老師帶領稟告玄天上帝暨諸神,感謝神跡,並祈求學程平安順遂。
上:(左)照片1:2020-10-31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課程走讀荖濃,比對黃家屋前左側地景。(右)照片2:比對黃家屋前右側地景(2020,秦美蘭攝影)。
照片3:來到黃家,我們也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為證,而且是黑白影像(2020,張正揚攝影)
接著,我們比對144年前的黃家建築、遠處山景及屋側的竹林;黃家後人照霙小姐還介紹先人的種種(照片1與2)。而循例,我們也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為證,而且是黑白影像(照片3)。感謝游老師鍥而不捨的查訪,今日我們乃得以循著湯姆生的足跡來到接待家庭;只可惜,日據時期荖濃在大正年間才進行戶政調查,無法連結到1871年的黃家長輩。
(左)照片4:湯姆生的〈荖濃溪谷〉照片比對。(右)照片5:湯姆生的〈荖濃東方森林覆蓋的群山〉照片對比(2020,秦美蘭攝影)
(左)照片6:在荖濃溪谷品嚐大地的恩賜──甜根子草。(右)照片7:阿德帥哥先幫我們削去甜根子草的外皮(2020,秦美蘭攝影)
之後我們開拔前往山坡下的荖濃溪,還好今天沒有大太陽,老師帶我們走到溪流中央,尋找與湯姆生的照片一樣的取景點;144年前湯姆生來的時侯也是站在溪床的中央,溪水分流兩旁。游老師拿出湯姆生的照片來比對,1.2.3.4.5.都一樣,而且層巒疊翠(照片4)。優秀的旅行攝影家,取景優美,為臺灣記録了百年前的美景。美景,今日依然如昔,荖濃溪蜿蜒在群山之間,老師請荖濃夥伴潘少頤拿著照片比對(照片5),並為我們一一的介紹眼前正前方的獅山,溪流繞過獅山之後,即是日據時期土壠灣水力發電廠的所在。獅山左後方凸起的山,即美濃、六龜與杉林的界山──大貢占山。湯姆生照片右側的頁岩層,歷經百餘年日曬、風吹、雨打,已經風化了。接著,我們考究當初大武壠的捕魚工具,捕魚團體的服飾、配飾。在溪床上,我們還體驗了「溪蔗」,亦即「猴蔗」,中文名稱「甜根子草」的美味,感謝老師的護法──阿德帥哥幫我們削去外皮(照片6與7)。
午餐,是到寶來覓食,我們吃到店名「滿意」,吃了也滿意的大餐,可惜沒吃到愛玉,因為店休。但是,同學們買了很多種在寶來山頂上的山芋頭。
(左)照片8:走讀當日恭逢荖濃夜祭,於是來到荖濃公廨。(右)照片9:祭品多元,匯聚了漢族、平埔與布農等族群的特色(2020,秦美蘭攝影)
接著1點30分出發,前往參觀荖濃夜祭,經過頂濃橋,進入社區,傳來舞臺車的音樂,族人與主持人正在舞臺上歡唱卡拉OK;現場還有傳統美食與手工藝品的展售,這是社區的活動。映入眼簾的公廨很特別,有兩隻黑色的鳥站在屋頂上;更特別的是祖靈上頭的匾額是寫「番太祖」。公廨的陳設有壺、香、刀、鹿皮衣、笱(捕魚的竹器)、竹製響鈴,公廨匾額上放著插著雞尾的頭飾;祭品也很多樣化,除傳統的菸、酒、檳榔、mai,還有六碗野菜;另外有鏡子、針線包、菸桿、三牲、水菓、糖菓、全豬,已融合了漢族、平埔與布農等族群的特色,且與時俱進(照片8與9)。時隔百餘年,就像我們的過年,重點是虔誠的心,是子民對先人的感恩。
荖濃的耆老──向頭陳互先生,接受我們的訪談,為我們解釋祖靈稱呼為「番太祖」的由來,原來這個「番」字,是擲筊之後,太祖堅持使用的。而屋頂裝飾的兩隻黑色的鳥是烏鴉,牠是獵人的守護神,獵人可以從鳥的叫聲判斷是否適合出外狩獵,或是所在地安全與否。耆老說他們每人都會佩刀,每人的刀型也不同,以便於工作使用。每年的禁向與開向,也一直傳承沒有改變,人類和大自然要和平相處,不可予取予求,要讓動物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如春季萬物初生,狩獵抓了母豬,其幼子將無法存活,所以要等到秋收後,萬物長成,才可狩獵。唯有順應天體循環的道理,才可長久。
沒參加夜祭的聖典,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恰好,告別山林,相約下次再來狩獵。(2020-11-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