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照片1:2020-11-28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課程走讀旗後與典像濕版攝影,搭乘渡輪前往旗津(2020,游家淳攝影)。(右)照片2:湯姆生的〈打狗港〉照片現地比對(2020,游家淳攝影)。.PNG

【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走讀系列之十

湯姆生的人文關懷   游家淳(Fay Yu

約翰湯姆生於1871/04/02在宣教士馬雅各醫生的帶領下,從廈門乘船、於打狗港登陸之後,盤桓數日,4/11走入內山,歷時一月有餘的踏察,總共留下珍貴的60楨照片,平埔族群相關議題是此行湯姆生最想呈現的重心,共留下38張照片,共63%;其次即是高雄的打狗港及打狗潟湖佔12張共20%,是排行第二的區域,而湯姆生為高雄留下的珍貴影像,可能是內山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攝影記錄,為高雄歷史地理文化相關的研究,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考據線索。

上:(左)照片1:2020-11-28旗美社大【尋找湯姆生】課程走讀旗後與典像濕版攝影,搭乘渡輪前往旗津(2020,游家淳攝影)。(右)照片2:湯姆生的〈打狗港〉照片現地比對(2020,游家淳攝影)。

11/28早上於渡船頭集合,這也是湯姆生〈打狗潟湖〉照片的一角,日據時代的19081913年,已被填海造陸成了哈瑪星。搭上渡輪,在噗噗的電動馬達聲中前往旗津,當年的湯姆生,應是搭乘人力的竹筏搖櫓划槳往來其間,我坐在渡船艙外,迎面的海風吹得我頭髮飛散,視線送走了哈瑪星,往旗津靠近(照片1)。遙想當年,打狗僅僅只是個佈滿珊瑚礁岩的小漁村,簡陋的房子,處處可見原生植物,如今建築櫛比鱗次,當年的地景植被所剩無幾,多數已被人工建築覆蓋或摧毀了。

第一站,來到高雄市海巡署旗後安檢所前方,比對〈打狗港〉的取景點,昔今比對,壽山的走勢大致相近,但我們當天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前方山勢顯然較湯姆生的照片中的山是較高一點,可見當年湯姆生所站的拍攝點,應比我們當天所在位置更高,推判應在海巡署後方的機率大,目前已蓋滿房子而不可復得了(照片2)。

照片3: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合成影像(2014,影像合成:Joshua Daniel Heald)。.jpg

照片3:湯姆生的〈打狗港景觀全景〉合成影像(2014,影像合成:Joshua Daniel Heald)。

沿著海岸線往前走,前往旗後山的方向,我們要去尋找〈打狗港景觀全景圖〉及〈打狗港入口〉的取景點 1871年攝影術尚無發展出廣角技術,湯姆生站在旗後山頂俯瞰打狗港,應是心有所感,進而在同一地點拍攝了兩張照片,此舉真的是非常有遠見,能夠預見不可知的未來,會有知音者游永福老師,不捨晝夜探其線索為其拼湊出了當年他的目擊景象,合成出了〈打狗港景觀全景〉影像(照片3)。

(左)照片4:馬雅各醫生的打狗醫館與打狗禮拜堂遺址,位於靠近山腳地方的10公尺高度。(右)照片5:慕德醫院的馬雅各醫生的打狗醫館與打狗禮拜堂標示。.PNG

(左)照片4:馬雅各醫生的打狗醫館與打狗禮拜堂遺址,位於靠近山腳地方的10公尺高度。(右)照片5:慕德醫院的馬雅各醫生的打狗醫館與打狗禮拜堂標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登上旗後山之前,路過山腳下的一塊平地,靠近山腳地方的10公尺高度(照片4),即是馬雅各醫生於18669月新建完成的臺灣第一家禮拜堂與第一家西醫醫館共用的建築,到了1886年,負責的梅醫生(Dr. Mayers) 將醫館擴建為醫院,還招募了學生,成就了臺灣的第一家醫學院(照片5),目前現址已毫無保留舊建築,至為可惜。

照片6:旗津海灘北側的珊瑚礁岩(2020,秦美蘭攝影)。.jpg

照片6:旗津海灘北側的珊瑚礁岩(2020,秦美蘭攝影)。

從旗后燈塔下來,穿越星空隧道走訪,之後來到了旗津海灘的廢棄碉堡處,由過去的一些資料得知,日據時代從旗津挖掉了大量的土石及珊瑚礁岩,填土造陸打造了哈瑪星,我們此時所見的海岸線,與當年湯姆生所見,略有不同,但輪廓仍在(照片6)。

照片7:湯姆生的〈在岸浪中撈魚苗〉影像。.jpg

照片7:湯姆生的〈在岸浪中撈魚苗〉影像。

湯姆生的影像向來充滿人文關懷,除了地景植物之外,在地人物、維生與產業,也是他攝影的重點。於旗津海灘取景的〈在岸浪中撈魚苗〉是其中的代表作(照片7),首度紀錄了兩百餘年來,打狗海邊撈捕虱目魚苗的景象,忠實記錄了早期漁民為求溫飽,辛苦的工作景象。而同是旗津海灘取景的〈竹筏〉及〈打狗竹筏〉也記錄了當時的交通及營生工具。

我定居於高雄將近五十年,今天拜訪的地點有我的青春記憶,謝謝約翰˙湯姆生於1871年為高雄留下珍貴影像,在游永福老師帶領下,追星尋找湯姆生所走過的足跡,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走了一趟歷史之旅。(2020-12-05

 

 

arrow
arrow

    puumen2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